某单位举办乒乓球比赛,经过初赛之后最终只有甲、乙、丙、丁四人进入半决赛,半决赛随机抽签决定对手,胜者进入决赛,按平时练习情况,甲对乙的胜率是7/10,甲对丙的胜率是3/10,甲对丁的胜率是1/2,乙对丙的胜率是1/5,乙对丁的胜率是3/10,丙对丁的胜率是2/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一定存在一种分组方式,丁比丙夺冠的几率更大
一定存在一种分组方式,乙夺冠的几率能超过10%
当甲和丁,乙和丙进行半决赛时,甲夺冠的可能性最大
甲和乙进行半决赛时,甲夺冠可能性大于甲和丙进行半决赛的情况
某篮球比赛14:00开始,13:30允许观众入场,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入场,假设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入场口,13:45时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4个入场口,13:40就没有人排队,那么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是:
13:00
13:05
13:10
13:15
尽管中国现在不缺乏大企业,也不缺乏受重视的企业,但他们不等同于受人尊重的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外部的消费者、利益相关者不尊重,尤其是对资源、环境及其利益相关者不负责任的企业,即使每天都在捐款,也不会受到尊重。
上述论证是以下面哪项为前提假设的:
企业知名度与受人尊重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只有主动承担内部与外部责任的企业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
受人尊重的程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受尊重不一定要捐款
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更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1.启程远征北极
2.进行集训
3.挑选队员
4.记录考察数据
5.制订考察计划
5-4-3-2-1
3-2-1-5-4
5-3-2-1-4
3-1-2-4-5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的才能在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展示空间,而且也帮助她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骄人业绩。当然,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仍然限制着女性潜能的发挥。因此,一个成功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这段文字主要表述的是: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职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女性更适合从事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
随着职业化的提高,女性要在事业上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若没有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限制,女性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
(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
(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
(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小钱教德语
小孙不教俄语
小赵不教法语
小周教英语
某消费导向杂志在读者中做了一项调查,以预测明年的消费趋势。在被调查者中,有57%的人在明年有奢侈品项目消费的计划。该杂志由此推测:明年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会很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杂志的推测?
该刊物的读者要比一般消费者富有
并非所有该刊物的读者都对调查作了回答
大多没有奢侈品项目消费计划的人都打算存钱买房
计划购买的奢侈品大多是进口的,并不能刺激国内市场
某公司职员预约某快递员上午9点30分到10点在公司大楼前取件,假设两人均在这段时间内到达,且在这段时间到达的概率相等。约定先到者等后到者10分钟,过时交易取消。快递员取件成功的概率为:
1/3
2/3
5/9
7/9
近几年,大学生“慢就业”渐渐成为一种现象。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备考、社区服务、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各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哪位选择的不是慢就业?
张毅已开始北上广深游,打算边考察边学习边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李明正积极备考选调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直到考上一个为止
王莉在社区做义工,拟做到暑假结束,再去办理研究生入学手续
赵芳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决定先在家陪陪父母,等待合适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