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词与所描述的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咸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张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重庆
下列诗词描绘的名胜位于长江以北的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懊丧
惋惜
埋怨
绝望
对于新业态新模式冲击本地的传统产业,是包容审慎,还是_______?对于非本地人才就业创业、非本地企业项目立项推广,能否_______,甚至千方百计降门槛、清路障以留人留项目?纵观先进制造业集群所在地,无一不是当地政府部门怀着“开放之心”,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芒在背 一视同仁
退避三舍 不偏不倚
拒之门外 开诚布公
推三阻四 海纳百川
下列诗词与其反映的节日对应错误的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春节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清明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中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
下列诗词不属于描述江西景物的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下面诗词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辛弃疾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李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张若虚
情感消费:指消费者出于某种情感需要而购买商品的行为,这种情感通常与商品的使用功能并没有直接关系。
下列属于情感消费的是:
小王和小马是同学,情同姐妹,小王是某大牌化妆品的经销商,小马每次都能以最低的价格从小王处购买她需要的化妆品
张先生看到某旅行社儿童节前推出的“欢乐童年南方行”定制旅游项目后,就选择了儿子一直梦寐以求的一条线路
小陈对某电商平台有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喜欢在这家平台购买日常用品,因为这家电商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低、服务优
刘先生知道父亲有好多T恤衫,看到一件背后印有父亲生肖图案的T恤衫时,虽然价格不菲,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
文字∶诗词∶绝句
笔画∶隶书∶汉字
音符∶乐谱∶五线谱
税收∶财政∶货币
树木∶森林∶生态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_______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穿插
落实
贯穿
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