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平均出生率为:
11.59‰
12.11‰
12.43‰
12.95‰
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欧元升值
欧元区经济低迷
巨额财政赤字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 )对于 小说 相当于 琴弦 对于( )
写实 音乐
浪漫 乐器
情节 竖琴
诗歌 吉他
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
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
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
高山下的花环:朝鲜战争
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一直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当作标准的社会主义,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是不是只能有苏联那样一种模式”等问题。
此段话的逻辑前提是:
苏联同美国进行军事竞争
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变革
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遭到英美国家政治评论家的抨击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日益暴露出弊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指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体现了打造“双引擎”的思路。
这里所说的“双引擎”是指: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要好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
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加强国有产权交易流转监管
( ) 对于 小说 相当于 ( ) 对于 软件
诗歌 硬件
作家 工程师
创作 应用
素材 计算机
按西方学者的界说,语言与艺术,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语言和艺术之共性在于:它们都不能够被看作是现成、给定、外在的简单再生或模仿。语言和艺术都是符号或表现,基于这一点,语言学的方法可以用来描述电影艺术,可以用来系统地研究电影艺术内部的“语法”和“句法”,可以把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最基本的是影像)称为“电影语言”。
这段文字着重说明的是:
所谓电影语言就是指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
语言和艺术都是通过某些符号来表达意思
语言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电影艺术内部也存在着“语法”和“句法”
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主题的舞蹈。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舞者的思想情感,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的舞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叙事性舞蹈的是:
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模仿农民耕地插秧的动作
舞蹈演员用各种动作来表达农民的喜怒哀乐
男女舞蹈演员用舞蹈来演绎悲欢离合的故事
舞蹈演员用舞蹈再现了红军长征的感人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为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地区看,东部地区已率先基本脱贫,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全面下降,2017年末,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2012年末减少1067万人,五年累计下降78.1%;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末的3.9%下降到0.8%,下降3.1个百分点,已率先基本实现脱贫。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3446万人减少到2017年末的1112万人,累计减少2334万人,下降幅度为67.7%。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5%下降到3.4%,下降7.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5086万人减少到2017年末的1634万人,累计减少3452万人,下降幅度为67.9%;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末的17.6%下降到2017年末的5.6%,下降12.0个百分点。
从贫困区域看,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八省区减贫成效更加突出,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贫困地区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900万人,比2012年末减少4139万人,减贫规模占全国农村减贫总规模的六成;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23.2% 下降至2017年末的7.2%,五年累计下降16.0个百分点,年均下降3.2个百分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540万人,比2012年末减少3527万人,下降幅度为69.6%;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24.4%下降至2017年末的7.4%,累计下降17.0个百分点,年均下降3.4个百分点。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民族八省区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032万人,比2012年末减少2089万人,下降幅度为66.9%,减贫规模占全国农村减贫规模的三成;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21.1%下降至2017年末的6.9%,累计下降14.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8个百分点。
贫困发生率指的是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材料数据可知,与2012年末相比,我国中部地区2017年末农村总人口:
减少了约113万人
减少了约280万人
增加了约113万人
增加了约28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