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人体骨骼,甚至是骨骼化石中,特别是在牙齿化石中抽取出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基因排列方式的研究,可以确定研究对象的遗传关系。20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的古人类学家就根据这种研究,提出了亚洲古猿并非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东非发现的阿法种南猿才是人类直系祖先的论断,震动了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这样,一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的如何确定各考古文化与古代族群关系的难题,就可以通过一系列遗传基因的测定工作而逐渐得到解决,这必将引起一系列的重新检讨和新的理论思考。
以上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新的科学技术解决了考古学无法解决的难题
新的考古技术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新的理论观点改变了考古学的研究面貌
新的理论思考解决了考古学的一系列难题
阿根廷大学的一位老师让五位留学生看校史上的五位大数学家的画像,让每位学生任意挑选两幅画像说出名字。
张说:“2号是高斯,3号是黎曼。”
倪说:“1号是希尔伯特,2号是闵可夫斯基。”
朱说:“3号是闵可夫斯基,5号是希尔伯特。”
韦说:“2号是高斯,4号是外尔。”
方说:“4号是外尔,1号是黎曼。”
老师发现每位学生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1号画像是 。
黎曼
闵可夫斯基
希尔伯特
高斯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经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经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有很多_________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相_________,不仅侧面佐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民众告别求温饱阶段、走向更加富裕生活的生动注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歌可泣 呼应
彪炳史册 般配
来之不易 辉映
可圈可点 匹配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阙中涉及到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三国孙权,南朝刘裕
三国孙权,西汉班固
三国孙策,战国廉颇
三国孙策,北魏拓跋珪
作家不会像哲学家那样去直接追问生命的意义或宇宙的存在,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命运,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触及到那些深刻的形而上学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使我们远离形而上学。其实不然,这种感性体验方式却使我们更加接近形而上学。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作家一般不会触及深刻的形而上学问题
作家和哲学家都会有形而上学思考
作家的感性体验方式会使我们远离形而上学
作家更有助于我们接近形而上学
公众人物需要担当更多的道德责任,因为权力和责任是相等的,既然拥有常人不具备的优势地位,那么就应该比一般人承担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甚至人身攻击,哪怕是一定程度的失真,也是不得不付出的必要代价。
最能质疑上述观点的一项是:
普通人和公众人物应该具有同等的道德责任
失真评价会影响公众人物对道德义务的履行
更多的道德责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承受舆论批评
公众人物正是因为没有尽到道德责任才会受到舆论批评
A、B两地医院分别有库存呼吸设备10台和6台,现需要支援C地医院9台、D地医院7台。已知从A地调运一台设备到C地和D地的运费分别为400元和600元,从B地调运一台设备到C地和D地的运费分别为300元和700元。如果总运费不能超过7800元,共有多少种调运方案?
3
4
5
6
生命意识、风骨气韵、家国情怀,这三者________,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们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们________、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相辅相成 收敛
交相辉映 含蓄
合而为一 内敛
浑然一体 谦和
把企业打造成创新人才成长的“快乐大本营”,要潜心营造自由宽松、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在美国硅谷,创新失败者被视为“有经验的人”而受到企业________,创新失败的历练增加了人才的市场价值。在中国,一些大企业对同一创新项目往往组建多个研发团队,鼓励团队之间的竞争,被淘汰者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重视 习以为常
赞誉 心悦诚服
青睐 虽败犹荣
欢迎 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