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1资料,下列图形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地质纪年的名字和分类方法经常改变,不同年代的时间界限也飘忽不定。这有的是因为年代的重新定义,有的是因为测年方法不同,还有的是因为世界不同地方的研究者以不同的岩石作为同一年代的界标,导致具体时间界限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质学家们使用“金钉子”来作为公认的固定界标。
1869年,美国首条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贯通,这条铁路对美国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为了纪念铁路的修建,在铁路竣工时钉下了最后一颗由黄金制成的道钉。这枚“金钉子”成为美国铁路划时代的标志。地质年代的分界线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金钉子”被借用到地质学中。“金钉子”正式名称叫“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有资格被称为“金钉子”的地方,是标志地质年代分界线的代表地点。这里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了某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地质事件。“金钉子”由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审核批准。“金钉子”一旦钉下,这个地点就成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道标,即使对这里的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改变,它的地位也不会发生变化。
1972年,第一颗“金钉子”被钉在捷克,这里发现了非常好的笔石化石。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分界。但“金钉子”系统发展缓慢,在发布1989年版的地质年代表时,从寒武纪到现在的91个重要的地质年代分界点,钉上了“金钉子”的不到15个。
从1999年起,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有时候决定“金钉子”落点的不仅仅是科学,比如二叠纪到三叠纪分界的“金钉子”,虽然喀什米尔和伊朗也有地质记录上合格的地点,但这些地方太难到达了,不利于科学研究,于是中国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胜出。
现在全球的“金钉子”已经超过50颗。科学家希望,能尽快把过去6亿年来的重要地质分界都能钉上“金钉子”。但越是古老的年代,“金钉子”候选地点就越难找,因为越古老的石头越稀有,那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大化石。如前所述,前寒武纪时期的多数年代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并没有地质根据,也就谈不上钉子。2004年,在澳大利亚钉下了前寒武纪的第一颗“金钉子”,它标志着6亿年前覆盖地球的冰河年代的结束,以及埃迪卡拉纪的开始。这就是标准放宽的结果――关于埃迪卡拉纪的地质和生物事件,并没有全球普遍存在的记录。
第1段意在说明:
固定界标对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
将岩石作为年代分界标准的局限
研究者对地质测量方法各执己见
全盘考虑地质纪年才能科学合理
1,2,6,15,( )
19
24
31
27
-1,6,25,62,( )
123
87
150
109
小张想利用三天假期自驾川西小环线,去过的同事给出了如下建议:
①如果去四姑娘山,就不去墨石公园;
②塔公草原和墨石公园去一个就好;
③塔公草原和墨石公园都不去。
小张犹豫了一下,对于同事的建议都没采纳,那么小张游玩了哪些景点?( )
去了四姑娘山、塔公草原、墨石公园
去了塔公草原、墨石公园,没去四姑娘山
去了四姑娘山,没去塔公草原、墨石公园
没去四姑娘山、塔公草原,去了墨石公园
一个纸箱里装有大小及材质完全相同的10个小球,其中3个黑色,2个白色,1个红色,2个黄色,1个绿色,1个紫色。如果不放回地依次随机取出3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的概率为:
一辆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共20千米,用时20分钟,已知该车在匀加速到最大速度后开始匀减速,到乙地时速度恰好为0,问该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100
108
116
120
小明骑车从甲镇前往乙镇。如果骑车的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那么将准时到达。如果骑车的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那么将提早5分钟到达。则甲镇到乙镇的距离为( )千米。
8
10
12
16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甲用时15分钟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甲、乙第二次相遇后,乙再走多少分钟才能到达A地:
40
30
45
33.3
甲、乙、丙三辆车的时速分别为60公里、50公里和40公里,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钟又遇到丙,问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150公里
250公里
275公里
3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