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少人在遭遇人生困境后写下不朽名著,以下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屈原与《离骚》
孔子与《论语》
孙膑与《孙膑兵法》
司马迁与《史记》
某学院在开学之初,利用4天时间开设了哲学、逻辑、数学、统计、宗教、历史和艺术7门课程让学生试听。每天上午、下午各一门。除一门课程可以开设两次之外,其他课程均不重复。这4天的课程设置还须满足以下条件:
(1)艺术课程至少有一次安排在第3天;
(2)数学课程只能安排在逻辑课程的次日;
(3)第1天或第2天中至少有一天安排统计课程;
(4)哲学课程与数学课程或艺术课程安排在同一天;
(5)开设两次的课程不能安排在同一天,也不能安排在第3天,其中一次要安排在第4天。
如果宗教课程开设两次,那么历史课程安排在哪一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火山灰是指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喷发碎屑。在爆炸性火山活动中,围岩和岩浆被炸碎成细小的颗粒,形成火山灰。火山灰从火山口喷发到大气中,经过大气搬运再沉降到各类环境中,整个过程通常只有数年,从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几乎只是瞬间。所以在各种地质记录中,火山灰是一种高精度的绝对时间标志层。火山灰年代学正是利用地质记录中的火山灰层来确定地质年代的科学,该学科可以解决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比如大型火山喷发事件与气候变化、人类演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快速变化的区域差异等。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火山灰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特点
火山灰年代学的研究思路和价值
火山灰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状态
火山灰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一些国家应用现有卫星信息开展各方面研究,并初步显示出地震活动与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相关联。上世纪后期,一系列全球重大地球科学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人类探索地球,了解其内部结构提供了大量科学资料,并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震预测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目前的地震预测准确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
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目前的地震预测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因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历史很长,地域广袤,社会发展的状况也不尽相同,经常有新的东西出现。因此,研究和学习历史,一定要有________,靠一个人的力量要兼顾到各方面是不可能的,必致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侧重 事半功倍
取舍 囫囵吞枣
重点 挂一漏万
方向 顾此失彼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生态为归宿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孙某共用24000元买进甲、乙股票若干,在甲股票升值15%、乙股票下跌10%时全部抛出,共赚到1350元,则孙某最初购买甲、乙两支股票的投资比例是:
5:3
8:5
8:3
3:5
某种商品原价25元,成本为15元,每天可销售20个。现在每降价1元就可以多卖5个,为获得最大利润,需要按照多少元来卖?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所谓历史,通俗地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如果从时间尺度来讲,历史是增加了时间尺度标记的现实。而所谓现实,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因此,也可以说从时间尺度讲是标度为零的事实。实际上,如果从时间轴来看,作为时间零标度的现实一直是在持续变动的。这种变动使得时间尺度轴上的绝大多数事实,都飞快地成为历史,只是其所具有的时间刻度是不同的。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均可载入历史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历史史实
不同时段的历史仅是记载的时间刻度不同
历史与现实的区分主要依据已然或者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