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创制艳丽的极光之外,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还可能严重损害地球上的重要设施设备。1859年发生的“卡灵顿事件”是有记载的最大一次太阳风暴,当时的极光在全球2/3地区上空均可见,全球电报网络瘫痪,指南针乱转。今天,同等规模的太阳风暴仍有可能严重影响卫星导航、通信服务和供电网络,而现代社会的运转显然离不开这些设备。然而,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设备——美国宇航局的“先进集成探索者号”飞行器,也只能提前30—60分钟预警即将发生的强太阳风暴。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作者的态度是:
对强太阳风暴的损害相当恐惧
对强太阳风暴的损害非常担忧
对强太阳风暴的预警很有信心
对强太阳风暴的预警十分失望
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树木的成长有什么关联呢?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斐波那契数列表现为树木的年轮增长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表明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
我国全年降水量、河川径流量60%~80%集中在汛期;同时,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变化显著,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南方地区相差2~4倍,北方地区相差3~6倍,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年份相差10~15倍。天然来水过程与需水过程不匹配,很多地区出现旱涝急转,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和经济要素进一步向城市集聚。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仅30%,2020年已达63.8%。城市群尤其中心城市水资源保障问题将日益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我国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衰减态势可能会进一步持续
我国水资源分布失衡、供需矛盾突出,与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关
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人类对此处海山的认识却非常有限。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海底地质运动非常活跃,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质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西太平洋的暖池和北赤道流等对中国气候有重要影响,是物理海洋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区域;这里还有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礁大三角区,是开展海洋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因此,海洋科学家可以在此开展海山的水文物理、化学及生源要素、地形地貌和底质环境及生物生态等多学科协同探测与研究。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人们对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认识
西太平洋区域所蕴含的海洋资源
在西太平洋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西太平洋对中国气候和地质的影响
国土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对各个领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尤其如此,因此有必要将空间治理规则纳入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此,需要系统梳理现行环境保护单行法,矫正单行法只规范单一环境要素的不足,为单行法创设内部协调机制,正在制定和修改的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比如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也需要在具体内容层面突出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中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价值位序,及其特定的空间结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需要完善协调环境空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仅仅规范单一环境要素
环境空间治理法治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修订法律法规必须凸显环境空间治理要义
考古学家在阿拉伯半岛的阿尔马塔夫遗址中已清理出9000多件遗物,其中90%以上为当地的朱尔法陶,包括一件完整的朱尔法夹砂红陶罐;西亚釉陶仍为孔雀绿釉陶和熔块胎陶;中国产的瓷器有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花瓷、白瓷、青白瓷及广东地区产酱釉粗瓷等;另有泰国产青瓷。中国产的瓷器年代以明中晚期至清代为主。此外,出土了较多的玻璃手镯,还出土了一件侈口、细颈、圆形扁腹玻璃瓶。参考中国瓷器的年份,该区至少存在一个16至17世纪葡萄牙占领时期的人类活动层。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阿尔马塔夫最具地方特色的陶器是朱尔法陶器
明初中国已与阿尔马塔夫存在频繁的官方往来
阿尔马塔夫是古代亚欧文化艺术交流的集散地
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时期的阿尔马塔夫繁荣发达
位于中国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今日出土17枚铜币,经鉴定为古丝绸之路遗留的“贵霜王朝”钱币。与中国汉代同时代的中亚贵霜王朝,是兴起于中亚细亚的奴隶制国家,公元105至250年发展至鼎盛时期,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贵霜”钱币是古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一种钱币,采用希腊打压法制造,质地有金、银、铜等材质。钱币正面往往以文字、人物与图案设计并重,形状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此前在楼兰遗址及和田地区曾出土数十枚贵霜钱币。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我国境内首次发掘出贵霜钱币
贵霜王朝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左右
贵霜王朝曾参与古丝绸之路的贸易
贵霜钱币采用当时最流行的铸币技术
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人类对此处海山的认识却非常有限。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海底地质运动非常活跃,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质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西太平洋的暖池和北赤道流等对中国气候有重要影响,是物理海洋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区域;这里还有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礁大三角区,是开展海洋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因此,海洋科学家可以在此开展海山的水文物理、化学及生源要素、地形地貌和底质环境及生物生态等多学科协同探测与研究。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在西太平洋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人们对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认识
西太平洋区域所蕴含的海洋资源
西太平洋对中国气候和地质的影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机械设备逐渐被推广使用,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增温200~300℃
遥感技术既能改善农业资源,又能预报农业灾害
研究人员利用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重建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数据显示,地球在数千年中持续降温,然后在20世纪出现前所未有的逆转。这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结果。海洋化石数据显示,1900年至1910年是过去11300年以来最冷的十年之一,比其他95%的年份都要冷。不过该研究指出,100年后的2000年至2010年是最暖和的十年之一。全球气温记录只能追溯到188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高的十年。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记录
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年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记录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