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效应”是指当人类在决策及选择时,当有3个或以上选项时,便会因传统思维的局限而做出错误的判定。思维的局限表现为人们在面临众多概率相同的选项时,虽然明知各选项的机会一样大,但心理上总会对最前和最后的选项产生抗拒,于是通常会在中间的某个选项上做出选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三分之一效应”的是:
中学阶段处于班级中上游的学生潜能最大
商业街上销售量最高的店铺不在街道两头
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剩男”“剩女”越来越多
英语考试时选择题部分小张全都猜答最后一项
“中庸”之“中”不是简单的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调和”或“折中”,它绝非一眼就能看透和判断准确的。“中”的标准并不固定、绝不拘泥,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庸是一个不断纠偏的_______。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中”。从辩证思维和方法论而言,“中庸”其实是一种“度”的_______,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结果 揣度
过程 把握
节点 区分
尺度 衡量
某儿童剧以团购方式销售门票,其票价如下:
现有甲、乙两个小学组织学生观看,若两个学校以各自学生总数分别购票,则两个学校门票共计需花费6120元;若两个学校将各自学生合在一起购票,则门票费为5040元。据此可知,两个小学相差多少人?
18
19
20
21
2007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比2006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约增加了:
1%
2%
5%
7%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进。以原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各自每小时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5小时相遇。则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40千米
20千米
30千米
10千米
甲乙两车早上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驶向对方所在城市,在分别到达对方城市并各自花费1小时卸货后,立刻出发以原速返回出发地。甲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两地之间相距480千米。问两车第二次相遇距离两车早上出发经过了多少个小时?
13.4
14.4
15.4
16.4
甲、乙两村共有9600头牛,如果两村分别卖出自己村40%的牛,甲村再赠送120头牛给乙村,这时两村的牛数量相等,问甲村原有多少头牛:
5200
5400
5600
5000
世界上有部分国家横跨两大洲,下列城市所在国家没有横跨两大洲的是:
开罗
莫斯科
多伦多
伊斯坦布尔
甲、乙两人从环形跑道的A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人的速度各增加10米每分钟,5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遇。问环形跑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600
500
400
300
某超市从前到后整齐排列着7排货架,放置着文具、零食、调料、日用品、酒、粮油和饮料7类商品,每类商品占据一排。已知:
(1)酒类排在调料类之前;
(2)文具类和调料类中间隔着3排;
(3)粮油类在零食类之后,中间隔着2排;
(4)日用品类紧挨在文具类前一排或者后一排。
如果零食类排在第1排,那么下列哪项中的两类商品不可能是相邻的两排?
日用品类和酒类
零食类和日用品类
文具类和粮油类
零食类和文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