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办的好不好,并不完全取决于“国际化水平”,就教学及科研水平而言,X大学现在不是、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是“世界一流”;但就论X大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很可能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学所无法比拟的。
大学不像工厂或超市,不可能标准化,必须服一方水土,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X大学,其迷人之处,正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跟多灾多难而又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一起走过来,流血流泪,走弯路,吃苦头,当然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刻。你可以批评她的学术成就有限,但其深深介入历史进程,这一点不应该被嘲笑。
相对而言,Y大学的师生普遍缺乏X大学的这种气度与情怀。高薪礼聘的教授来自四面八方,眼界不限于本土,其表演舞台很可能设定在遥远的北美或欧洲。这就难怪,Y大学的校园里,关心国家之前世今生者并不很多。教授们不太有介入社会、影响变革的意愿与能力。老师认真教书,学生勤恳求学,一切按部就班。如此过早的职业化追求,与X大学学生的“志大才疏”恰好形成鲜明对照。
今天Y大学的青年学生,其视野、志向及趣味明显与以前有别。六年前我在Y大学讲研究生主课,一旦脱离技术问题,听众便反应漠然。现在,学生们不仅关心学校自身发展,也关心整个大中华的命运,在此过程中,Y大学开始“接地气”了。
X大学如今正恶补“国际化”这一课。只希望不要如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
作者对X大学的提醒是:
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不宜走国际化之路
不能为追求国际化而丢掉本土情怀
不能盲目学习Y大学的国际视野
本土情怀才是中国大学的立校之本
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中,建成区园林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这两项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
浙江、江西
江苏、安徽
上海、安徽
福建、山东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留学群体低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当年留学总人数的19.8%,据2011年美国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赴美留学人数约占当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的45%,2011年赴美留学人数为15.76万人,且仍然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
2010年我国大学及以上学历留学人员人数大约是:
不到21万人
接近22万人
接近23万人
超过24万人
纵观历史,所有的文明都深知教育的价值。实质上,每一种文明的巅峰状态都伴随着许多伟大学术中心的发展——古希腊、阿巴斯王朝巅峰时期的阿拉伯穆斯林、阿卡巴国王统治时期的印度和中国的唐朝时期都是如此。鉴于西方近几个世纪的领先地位,如今西方拥有众多全球知名大学便不足为奇。真正使这些西方大学出类拔萃的是,它们认为自己负有保护全人类的古老知识和发展学术前沿的使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西方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学术研究,而不是以西方文明为导向
任何文明的兴盛与历史并无直接关联,而是来源于教育事业的繁荣
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并使其不断发展进步是西方优秀学校的独特之处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中国的大学需要向西方众多知名大学学习
王教授是某大学人气极旺的教授,他非常喜欢微博,自然对喜欢开微博的人也很欣赏。他的一位学生粉丝认为,不开微博没有资格来听王教授的课,于是自作主张,就在王教授上课的教室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开微博者不得入内”。牌子竖起后,就来了一位想听课的学生小芳,据查她确实是个“微博控”。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理解和执行,那么正确的选项是:
小芳可能不会被允许听课
王教授一定不会允许小芳听课
王教授的那位粉丝学生不可能会允许小芳听课
小芳一定会被允许听课
我国2005年8月拥有美国国库券数量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大约是:
29%
10%
44%
80%
今天,中国的大学不仅承载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正是中国大学完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载体。正因如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打造了自己的讲座品牌,如武汉大学的弘毅讲堂、中山大学的博雅讲座、北京大学的才斋讲堂、清华大学的人文讲坛等。在学校内外,这些讲座品牌均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大学可以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以承载文化传承的使命
部分大学通过打造本校的讲座品牌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区别在于中国大学还需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大学的学术讲座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
外交官∶大学生
食物∶庄稼
大炮∶玩具
大雁塔∶琉璃瓦
蔬菜∶绿色植物
2005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5.46%。东部地区房屋建筑面积83•8亿平方米,中部地区45.22亿平方米,西部地区35.48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50.94%、27.49%和21.57%。东部地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3.67亿平方米,中部地区30.33亿平方米,西部地区23.69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的49.84%、28.16%和22%。
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28平方米,中部地区23.9平方米,西部地区25.24平方米。
全国城镇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5套。东部地区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5.32平方米,中部地区77.96平方米,西部地区85.75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分别为0.89套、0.79套和0.83套。
2005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高于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省市自治区有:
8个
9个
10个
11个
大学办的好不好,并不完全取决于“国际化水平”,就教学及科研水平而言,X大学现在不是、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是“世界一流”;但就论X大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很可能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学所无法比拟的。
大学不像工厂或超市,不可能标准化,必须服一方水土,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X大学,其迷人之处,正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跟多灾多难而又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一起走过来,流血流泪,走弯路,吃苦头,当然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刻。你可以批评她的学术成就有限,但其深深介入历史进程,这一点不应该被嘲笑。
相对而言,Y大学的师生普遍缺乏X大学的这种气度与情怀。高薪礼聘的教授来自四面八方,眼界不限于本土,其表演舞台很可能设定在遥远的北美或欧洲。这就难怪,Y大学的校园里,关心国家之前世今生者并不很多。教授们不太有介入社会、影响变革的意愿与能力。老师认真教书,学生勤恳求学,一切按部就班。如此过早的职业化追求,与X大学学生的“志大才疏”恰好形成鲜明对照。
今天Y大学的青年学生,其视野、志向及趣味明显与以前有别。六年前我在Y大学讲研究生主课,一旦脱离技术问题,听众便反应漠然。现在,学生们不仅关心学校自身发展,也关心整个大中华的命运,在此过程中,Y大学开始“接地气”了。
X大学如今正恶补“国际化”这一课。只希望不要如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
作者对X大学的提醒是:
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不宜走国际化之路
不能为追求国际化而丢掉本土情怀
不能盲目学习Y大学的国际视野
本土情怀才是中国大学的立校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