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于是,无数的天文爱好者冒着眼眸被灼伤的风险,持续追寻这颗行星的踪迹
②祝融星,这颗曾经被热捧的行星是物理学发展史最好的注脚,它的“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精彩
③《追捕祝融星》一书里,这场漫长博弈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冲突被摆在读者的眼前,科学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纤毫毕现
④原来,祝融星根本不存在
⑤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广义相对论,才为这场持续数百年的追寻画上句号
⑥自从牛顿奠定经典力学理论以来,无数人将祝融星奉为圭臬,即使发现水星的轨道偏离理论预言,也只是相信在更靠近太阳的地方,是它的存在干扰了水星轨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②④③⑥⑤①
②⑥①⑤④③
⑥③④②①⑤
⑥⑤①④③②
用仙鹤等毛羽制成的羽扇,色白质轻,很受文士赏爱。梁简文帝、文学家庾信,唐宋众多文士,如张九龄、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梅尧臣等人,都有相关诗赋,吟咏白羽扇。在古代文学世界中,羽扇常与纶巾、芒鞋相提并论,象征着名士之风流、隐者之高操。如“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羽扇纶巾人入画”“纶巾羽扇五湖间”“羽扇芒鞋尘世外”“纶巾羽扇颠倒,又似竹林狂”“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不胜枚举。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中国的扇子,可谓异彩纷呈、渊源深厚
这就使羽扇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
羽扇已非日常必需,承载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忆
羽扇,可谓建构了中国文人的隐逸世界与高洁人生
某公司年终联欢,准备了52张编号分别为1至52的奖券用于抽奖。如果编号是2、3的倍数的奖券可分别兑换2份、3份奖品,编号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奖券只可兑换3份奖品,其他编号的奖券只可兑换1份奖品,则所有奖券可兑换的奖品总数是:
99份
100份
102份
104份
对下列对联依次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孔子 李白 李煜 陆游
屈原 陶潜 李煜 白居易
屈原 范仲淹 陶潜 白居易
孔子 李白 白居易 范仲淹
研究人员在观察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数千颗太阳系外行星后,发现银河系内拥有大量的行星,几乎每一颗恒星周围都存在行星,许多恒星系统内存在两至六颗行星,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行星处于宜居带上,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合液态水存在,这可能意味着银河系内几乎处处有宜居的星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只要存在水资源,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但不一定能完成进化
许多宜居带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小于地球和太阳的间距,恒星释放的耀斑可能扼杀生命
“恒星系统内存在两至六颗行星”这一结论是根据200多年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推算而出,非实测结果
银河系内2000-4000亿颗恒星中80%是红矮星,超过一半的红矮星周围环绕的行星与地球类似,并存在水和大气层
有编号为1~13的卡片,每个编号有4张,共52张卡片。问至少摸出多少张,就可保证一定有3张卡片编号相连:
27张
29张
33张
37张
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千万不能向宇宙透露我们地球的位置,否则就会被外星文明毁灭。但是,早在《三体》出版之前的1974年,人类就向距离地球超过2.2万光年的武仙座星团发送了一段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主动向宇宙宣告了自身的存在。这个编号为M13的武仙座星团拥有数十万颗恒星。科学家认为,恒星周围一般会伴有行星,但恒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体,行星上却可能有。深信黑暗森林理论的人不禁为人类这一鲁莽举动感到担心,认为人类的美好期望有可能会迎来残酷的现实。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说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
类地行星也并不罕见,平均每5颗恒星就拥有1颗
恒星密集分布的武仙座星团内不存在任何行星系统
即使武仙座星团文明收到信号也要在2.2万年以后
某校按字母A到Z的顺序给班级编号,按班级编号加01、02、03······,给每位学生按顺序定学号,若A~K班级人数从15人起每班递增1名,之后每班按编号顺序递减2名,则第256名学生的学号是多少:
M12
N11
N10
M13
箱子中有编号为1~10的10个小球,每次从中抽出1个记下编号后放回,如果重复3次,则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43.2%
48.8%
51.2%
56.8%
在银河系中,恒星形成于巨型分子云的引力塌缩。而塌缩的残留物会围绕着新生的恒星转动,形成一个富含尘埃的气体盘,称为“原行星盘”。在年轻恒星中,周围存在原行星盘的比例会随恒星年龄增长而下降,存在的时长中值约为200万~300万年。然而,正是通过原行星盘获得气体及所需物质,许多行星才能在这短短几百万年内大致演化成型。对于类似地球的其他行星而言,经历了原行星盘阶段,早期物质至少演化成了行星胚胎,并在原行星盘消散后经历进一步的碰撞和演化,最终形成现在的类地行星。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恒星和原行星盘的存在时间大致相同
原行星盘是类地行星形成中的必经阶段
巨型分子云引力塌缩后随即形成行星和恒星
行星在运动中不断从原行星盘中获取所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