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4位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已知他们4人每人都至少获得1个奖项,4人获奖总数为10。关于具体获奖情况,4人还有如下说法:
甲:乙和丙获奖总数为5;
乙:丙和丁获奖总数为5;
丙:丁和甲获奖总数为5;
丁:甲和乙获奖总数为4。
后来得知,获得2个奖项的人说了假话,而其他人均说了真话。
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4人具体的获奖数分别应是:( )。
2、3、2、3
2、4、1、3
2、2、2、4
2、2、3、3
1/3,1/3,1/2,5/8,35/64,( )
75/128
85/256
175/576
315/1024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数列:1,2,2,3,3,3,1,1,2,2,2,3,3,3,3,1,1,1,2,2,2,2,3,……,按照其规律,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的和为( )。
3
4
5
6
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掌握的数据库越来越全面,它不再只是我们手头的一点点可怜的数据,而是包括了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大量甚至全部的数据。我们不再需要那么担心某个数据点对整套分析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些纷繁的数据并从中受益,而不是以高昂的代价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所有的数据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
某单个数据点对整体分析并无大的消极影响
大数据用概率说话,而不是囿于“确凿无疑”
大数据时代,要学会接受并甄别纷繁与混乱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已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判断,因此无须考虑就能运用在各种场合。例如我们搭乘的火车突然停下来,我们会想到可能是由于机器出了故障,绝非是驾驶员离车去摘路边的野花。
对上面这句话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人们依据自然形成的判断往往不一定是最准确的
人们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判断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发生事情的自然判断是正确的
在各种场合下,都不能忽视由于自然判断而形成的生活经验
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对它所拿去的,它会给我们别的补偿。它夺去了我们肢体精神的灵活,却给予我们安静和安详。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无所谓浪费时间
耽误的时间可以得到补偿
不具有灵活肢体精神的人能获得安宁
晚年的宁静可以使青春活力的消失得到补偿
0,1/6,3/8,1/2,1/2,( )
5/13
7/13
5/12
7/12
①本书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山东人“闯关东”这一罕见的移民现象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深入分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规模状况,揭示了东北人和山东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文化情结。②其中山东人是“闯关东”主体。③“闯关东”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其迁徙人数也是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最多的。④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300年间大约有3000万人涌入茫茫关东大地。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闯关东”的主体是3000万山东人
“闯关东”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长的移民史
“闯关东”不仅是历史行为也是社会文化行为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的移民现象
我们都有过不由自主的时刻,就好像有一种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力量,违背我们的意志,支配我们做下平时不会做的事,说出平时不会说的话。人越年轻,不由自主的时候就有可能越多,而会使我们陷入不由自主境地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过往事件引发的情绪。它们的逻辑关系是:过往某个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意识层面可能会遗忘这个事件本身,但是这个事件引发的情绪却会被永远铭记,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遭遇某个类似事件时,以往事件中产生的情绪就会在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直至把我们淹没。
上文中的“它们”指的是:
不由自主的时刻、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意志
过往事件、情绪、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
重大生活事件、情绪
年轻人、不由自主的时刻、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