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与中国梦
中华民族的梦想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明确表述的是: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美丽中国
人民幸福
今天,我们就要离开大学了。退回用旧的学生证,提着行李回头一望,空空荡荡的宿舍、行色匆匆的同学,校园时光,就这样结束了。青春总有不舍,但无须_______。4年前,我们相逢,共同拥有一段美好时光;如今,不如_______地挥手道别,祝福彼此,勇敢奔赴前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遗憾 潇洒
沮丧 洒脱
后悔 淡然
惋惜 淡定
免费午餐基金自2011年4月正式启动,截至2012年底,总收入为4377.4万元,总支出为1459.1万元,结余2918.3万元。
2012年度免费午餐基金接受的在线捐款比上年约增长了:
28.9%
35.5%
38.8%
53.3%
平衡好情怀与创新改编之间的关系,能使经典乐曲焕发_______的魅力;我们也希望记忆中的歌声除了那些_______的经典,还有不断诞生的新曲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经久不衰 百听不厌
生生不息 脍炙人口
历久弥新 耳熟能详
耳目一新 喜闻乐见
某小区物业准备了230盒口罩免费派发给10栋楼,要求任意两栋楼派发的口罩数量都不相同,但最多相差不超过1倍。假设口罩不拆盒发放,那么派发口罩数量最少的那栋楼最少可派发口罩:
18盒
15盒
14盒
12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对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作了深入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崛起的中国向何处去、新形势下中国怎样办外交等重大命题,是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蕴含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必将有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任何重大理论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往往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现实条件和具体实践发展起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
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往往有其核心范畴,用以统摄理论体系中的相关概念,保证理论体系概念间的自洽和逻辑上的贯通。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它引领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一部人类思想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超越史。没有思想上的不断超越,人类社会就无法不断前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多个方面体现出对近代以来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正因为这些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肯定,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秩序观、价值观乃至新的哲学。当前,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在其通过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中,明确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广大成员国对这一理念的支持。联合国秘书长表示,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经验,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
“天下观”
“中庸观”
“博弈论”
“辩证法”
古人云:“道不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建设文化强国,必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盲目沉溺在对外来事物迷离含混的幻想之中。相反,我们首先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同时要懂得交流、借鉴、分殊和辨别异质文明和他者文化的“表象”与“根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对待传统的旧有文化,我们应该去粗取精
对待异质文明和他者文化,我们应该兼容并包
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应吸收和借鉴中外文明成果
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_______起实现中国梦的_______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积聚 磅礴
汇聚 庞大
积聚 庞大
汇聚 磅礴
从科学史看,理论再伟大,也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标准模型虽然即将被证实,但其依然位于微观世界,无法解释宏观世界中的万有引力。《新科学家》撰文写道:“希格斯玻色子(也称为‘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模型之外,还有其它的粒子和力”。这意味着,尽管“上帝粒子”可能是验证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它绝对不是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最后一块拼图。
与这段文字不相符的一项是:
“上帝粒子”一旦得到确认,标准模型可能就此得到证实
即使“上帝粒子”得到确认,我们认识宇宙的任务仍未完成
标准模型即使得到了证实,但它也绝不会是宇宙的最终真理
“上帝粒子”如果不存在,说明标准模型之外还有其它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