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
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
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某青年教师学习小组需由2位七年级和1位八年级的教师组成,并且教师教授的科目各不相同。七年级的候选人有:语文老师甲,数学老师乙,英语老师丙;八年级的候选人有:数学老师丁,历史老师戊,语文老师己。
则以下人选组合能够满足条件的是:
甲,己,戊
甲,乙,己
乙,丙,戊
乙,丙,丁
不能说辱骂学生的老师是好老师,但我要告诉大家,在今天的中国校园里,肯为学生着急的老师恐怕不多了。为什么呢?一方面,现有的教育机制并没有给严师提供保障。有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实际上把所有教学管理中的风险都转嫁给了老师,一旦老师严厉管教,学生出了问题,老师不管有理没理,总是遭遇舆论千夫所指。久而久之,很多老师也都感觉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今天的学生也真的不好“管”了。对老师有所不满,截屏上网,甚至录音录像的情况新闻里也都曝光过。你觉得严师出高徒是为学生好,学生也许想的是舒舒服服躺成人生赢家。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舆论环境不利于老师对学生严格管理
学生经常利用舆论表达对老师的不满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以严加管理
当前的舆论导向过度保护学生
某班共有50名学生参加数学和外语两科考试,已知数学成绩及格的有40人,外语成绩及格的有25人,据此可知数学成绩及格而外语成绩不及格者:
至少有10人
至少有15人
有20人
至多有30人
在一个年级里,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政治,每位老师教两门课,现知道:
(1)甲老师比其他两位老师年龄小;
(2)数学老师和化学老师都未结婚且住在一个宿舍;
(3)年纪最大的老师离学校的距离比其他两位老师近;
(4)丙老师和数学老师经常在一起打乒乓球;
(5)物理老师比乙老师年轻,比英语老师年长。
根据上面论述可以推出,丙老师所教的两门课是:
数学和物理
语文和政治
数学和英语
物理和化学
甲班有42名学生,乙班有48名学生。已知在某次数学考试中按百分制评卷,评卷结果各班的数学总成绩相同,各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并且平均成绩都高于80分,那么甲班的平均成绩比乙班高多少分:
10
11
12
13
三位小学老师虞老师、高老师和冯老师,他们每人分别担任音乐、科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和数学6科中两门课的教学。已知:
(1)科学老师和体育老师住在同一幢公寓楼;
(2)虞老师在三人中年龄最小;
(3)冯老师、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三个人经常一起去打球;
(4)音乐老师比数学老师年龄要大些;
(5)假日里,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和虞老师喜欢结伴去旅行。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冯老师教:
音乐
思想品德
英语
科学
在某班计算机成绩公布之后,甲同学说:咱们班有的同学通过了,乙同学说:有的同学没有通过,丙同学说:张明没有通过,可事实上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说的都不符合实际。
以下哪项是这个班计算机考试成绩真实情况:
至少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除张明,还有别的同学考试通过
这个班没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这个班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有些参加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的学生获得过青年语言学奖。所有中文专业的三年级硕士生都参加了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所有中文专业的一年级硕士生都没有参加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以推出:
有些获得过青年语言学奖的学生是中文专业的三年级硕士生
有些中文专业的三年级硕士生获得过青年语言学奖
有些获得过青年语言学奖的学生不是中文专业的一年级硕士生
有些中文专业的一年级硕士生获得过青年语言学奖
三位小学老师虞老师、高老师和冯老师,他们每人分别担任音乐、科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和数学六科中两门课的教学。已知:
(1)科学老师和体育老师住在同一幢公寓楼;
(2)虞老师在三人中年龄最小;
(3)冯老师、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三个人经常一起去打球;
(4)音乐老师比数学老师年龄要大些;
(5)假日里,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和虞老师喜欢结伴去旅行。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冯老师教:( )。
音乐
思想品德
英语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