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对于人才的态度会出现这样一种马太效应:社会对已经出名(得到社会承认)的人才,给予越来越多,而对于不出名的人才,则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马太效应的是:
某高校聘请一位在商界很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学院的荣誉教授
有些科学家没有成名以前,论文无处发表,成果无人承认,甚至生活无所着落
某演员在获得了影帝头衔后还积极努力工作,终于在几年之后又获得了另一重要奖项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受到追捧,很多读者表示想购买作为收藏,社会各界都向其表示祝贺,甚至有人想送他房产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无论是谈起什么主题,这样的开场白都顿时让人觉得一丝寒意传遍全身。接着这句话,后边往往是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你可能想先听坏消息。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若消息是来自一个你信任的人,那么你想先听好坏消息的顺序会不同
研究发现,若由发布消息的人来决定,那么结果往往总是先说好消息
心理学家发现,发布好坏消息的先后顺序很可能改变人们对消息的感觉
心理评估结果证明先听到坏消息的学生比先听到好消息的学生焦虑要小
某宿舍住着小华、小峰、小明、小刚和小强五名本科生,在确定学年论文指导老师时,他们将分别被分给张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当中的一人。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已知:
(1)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
(2)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
若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兴趣被分配给了指导老师,则以下各项都是符合题干的陈述,除了哪项?( )
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
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
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
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
救灾部门紧急运送两批大米分给受灾群众。已知甲村人数是丙村的2倍,如果两批大米都给甲村,每人正好能分24斤;如果第一批大米分给乙村,每人正好能分12斤,第二批大米分给甲、乙、丙三个村,每人正好能分4斤。为尽量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现决定另运送一批面粉分给甲村,并将两批大米都分给乙、丙两村。问乙、丙两村平均每人分到的大米重量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不到14斤
14~15斤之间
15~16斤之间
16斤以上
巩固计算思维是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在前一个水平的基础上向上发展。计算思维有助于任何领域问题的解决。比如,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通过推理设计小型实验的可行性路径,以及与他人共同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不同环境下采用这些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思维远比计算机有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培养计算思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当减少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
任何领域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计算思维
可以通过分阶段的方式培养计算思维
四位同事对单位年底评优结果进行猜测:
甲:小王工作努力,成绩突出;
乙:小王一定可以评上优秀;
丙:小王可能不能评上优秀;
丁:如果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就一定可以评上优秀。
结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位同事判断错了,由此不能推出:
小王可能评上优秀
小王一定没有评上优秀
小王一定评上优秀
小王工作努力,成绩突出
某小学生给北京市行政区划图上色。按照老师要求,将全区或该区部分区域属于生态涵养区的行政区涂为绿色,其他区涂为黄色。下列行政区中,与其相邻的区被涂为绿色最多的是:
密云区
顺义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怀疑和提问总是成功的秘诀
好奇心是研究的内在动力
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古典农业社会中,人的乡愁和城市没有太大的关系。彼时的乡愁大抵是怀才不遇的流荡,以及战争带来的_______和乡土难返。而现在,大多数“乡愁感慨”是具有城市生活经历的人发出的,他们发愁的是城市“工作好不好找,房子买不买得起”等等,过去随时可以返回的家乡,正逐渐消失在城市化运动中。因此,他们对乡愁的_______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背井离乡 认同
流离失所 认识
民不聊生 认可
饥寒交迫 认知
小张比小李成绩更好,但是,因为小明比小红成绩更好,所以小张比小红成绩更好。
以下除哪项外,都可以作为以上说法成立的一个必要前提?
小张和小明成绩同样好
小李比小红成绩更好
小张比小明成绩更好
小明比小张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