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是师生发挥主体创造性的教育。在幸福教育中,师生都是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创造的活动还是机械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状态和境界。没有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没有教育者的主体性。没有教育者的创造性,幸福教育就很难体现崇高的理想。
这段文字是针对什么问题阐述观点的:
幸福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
幸福教育如何体现崇高的理想
幸福教育来源于教育者的创造性
幸福教育应该是机械活动
某宣讲团甲宣传员骑摩托车从红星村出发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去相距60公里的八一村,1小时后由于路面湿滑,速度减少一半,在甲出发1小时后,乙宣传员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车从红星村出发追甲,当乙追上甲时,他们与八一村的距离为:
25公里
30公里
35公里
40公里
伟大的成就与变革,往往是前所未有的,是________的,是惊心动魄的,却没有一个是________的,是信手拈来的,是一蹴而就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空前绝后 一帆风顺
开天辟地 空中楼阁
荡气回肠 轻而易举
振聋发聩 日行千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了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自发性
滞后性
盲目性
竞争性
某商品因滞销而降价20%,后因销路不好又降价20%,两次降价后的销售价比降价前的销售价低:
20%
36%
40%
44%
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
甲
乙
丙
丁
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流行的德国姓氏有什么共同点?在德语里,它们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等。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今天,德国经济结构中30%为制造业,如果算上出口,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德国制造业的文化传承
制造业在德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德国姓氏都源于制造业
德国人“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
知识的本质是发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会有更多发现的可能。因此,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也不是熟知现成结论的人,知识分子要发掘未知事物,提示假相背后的真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教育如果停留在向学生强行灌输标准答案和“真理”上,根本就是反教育的。
这段话的主题是:
知识的本质
知识分子的本质
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
罐子里有水果糖和奶糖两种,幼儿园老师把双手伸进罐子里,然后双手握拳各拿出一块糖。然后老师说了四句话:
①右手肯定不是水果糖。
②或者左手是水果糖,或者右手是水果糖。
③如果左手是水果糖,则右手就不是水果糖。
④左手、右手都是水果糖。
假设老师说的四句话中有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左手水果糖,右手奶糖
左手水果糖,右手水果糖
左手奶糖,右手奶糖
左手奶糖,右手水果糖
“假说”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_______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_______它。实际上,许多流行的假说与科学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逻辑严谨、没有矛盾的要求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拘泥 否定 相去甚远
受制 反驳 背道而驰
纠结 求证 大相径庭
局限 排斥 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