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铁炒锅,不要买不锈钢炒锅,因为不锈钢炒锅易糊锅,又不好清洗,而且化学结构复杂。大家知道,用不锈钢杯子泡的茶水就不好喝。据《食品与健康》杂志介绍,不要用不锈钢锅长期烹饪食物,也不要用不锈钢锅长期盛放油、酱、醋等食品,因为使用不当会释放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能与含有碱性的茶生成有毒、有害的氧化物。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不锈钢炒锅比铁锅好
不锈钢炒锅可以长期盛放油、酱、醋等食品
不锈钢炒锅可能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铁锅化学结构复杂,会释放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称一次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氮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二次污染物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提及二次污染物的是:
火山爆发喷出的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氧结合会形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引起环境酸化,后者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辐射强迫作用影响气候变化
颗粒物质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颗粒物质能散射和吸收阳光,使可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增加汽车与航空事故
工业生产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乙醛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过氧乙酰硫酸酯,该物质强烈刺激眼睛,会引起呼吸困难、心功能障碍和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汽车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阳光照射,在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类呼吸系统产生极大危害
对古代埃及瘟疫现象较为明确的记载出自医学纸草文献,目前留存于世的此类文献大都发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断代范围集中于公元前两千纪,部分纸草的底本可能产生于公元前三千纪甚至更早。有些文本虽然指明该文献是在古王国某国王在位时期即已存在,但有可能只是后世书吏为营造权威性而假托,这是诸多古代文明文献传统中常见的现象。医学纸草涉及古代埃及相当广泛的医学实践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早期埃及学家称为“科学”的医学知识,主要指对具体病症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记录了数百种药物处方;另一类是包含使用咒语治病的纸草,常被归类为魔法文献,有学者视其为古代埃及文明的糟粕。但今天的埃及学家已经意识到,必须综合使用这两类文献,以及如宗教、神话和书信等类型的文献,才能够更为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古代埃及医学思想和实践的内在逻辑。
这段文字没有介绍:
古代埃及医学纸草文献的发现时间
古代埃及医学纸草文献的伪造形式
古代埃及医学纸草主要记载的内容
学者研究古代埃及魔法文献的意义
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弥漫,这可怕的景象绝不是_______,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认真解决水害、沙害,土地资源流失与人口膨胀所造成的弊病,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想。大自然的警告,足以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虚张声势 当头棒喝
危言耸听 醍醐灌顶
空穴来风 振聋发聩
耸人听闻 警钟长鸣
绝妙与糟糕,是人生中不断涌现的高峰与低谷。我们被生活的铁拳一次次打倒在地,又凭借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复原力”,一次次地爬起来,擦干泪水,重新前行。“复原力”是人生的宝藏,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不断输出的基础是不停输入一样,它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储蓄,而这种储蓄的关键时期,就在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且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童年时期。父母的悉心陪伴与支持、孩童眼界的增长与扩充、均衡的营养能够使大脑化学物质及肠道菌群保持平衡,这三点要素是构筑“复原力”宝藏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要在童年为孩子筑牢“复原力”的基础
“复原力”是父母给予孩子的重要宝藏
激发强大“复原力”才有勇气面对生活
“复原力”的养成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
17世纪的英国学者托马斯·富勒说:“知识使好人更好,坏人更坏。”塞缪尔·约翰逊则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罗素说:“科学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善可恶。”而爱因斯坦说得更加简洁:“刀子有用,但也能用来杀人。”
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知识需要人文控制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与道德
知识就是刀子
有人认为“意象”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image”的译文,并把它和20世纪初的英美意象派诗歌联系起来。但其实,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词语,并不是外来的东西。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证明“意象”在我国的原生性的是:
英美意象派所提倡的“image”是指运用想象、幻想、譬喻所构成的各种具体鲜明的、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与中国的“意象”含义不相同
很多主张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在意象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的英美意象派诗人实际上是深受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我国古代诗歌诞生远远早于英美诗歌,我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是很多英美意象派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
意象在南朝《文心雕龙》等著作中有提及,它没有确定的涵义和一致用法,有的指意中之象,有的指意和象,有的接近于今天所说的艺术形象
股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当时中国出现了一批官办与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最早的股票。1914年,中国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到抗日战争前,上市股票已达百余种。但后来几经挫折,股市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股票发源于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
股票的发源地是中国
股票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
股票在近代中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徜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老挝出土的史前铜鼓、公元前3世纪的叙利亚组装画、公元前4世纪的沙特石雕映入眼帘,亚细亚的辉煌文明扑面而来;流连于红墙黄瓦的故宫博物院,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将不同的文化以版画形式加以呈现……时代的前行、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让博物馆的角色不断发生改变。如今,博物馆已不仅是留存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的“全息视窗”,更是多元文化的“超级链接”、文明交流的“社交网络”。带着欣赏的目光来到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文明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博物馆里的“一带一路”
在博物馆共赏文明之美
新时代博物馆的角色转变
现代博物馆:多元文化之窗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变
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