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修辞手法是指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揭示出存在于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辩证关系,还可以增加语言的意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相反相成修辞手法的是:(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一天,死去的伟人在诗的国度里永生;这一天,活着的小丑在人们心上被埋葬
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千万不能向宇宙透露我们地球的位置,否则就会被外星文明毁灭。但是,早在《三体》出版之前的1974年,人类就向距离地球超过2.2万光年的武仙座星团发送了一段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主动向宇宙宜告了自身的存在。这个编号为M13的武仙座星团拥有数十万颗恒星。科学家认为,恒星周围一般会伴有行星,但恒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体,行星上却可能有。深信黑暗森林理论的人不禁为人类这一鲁莽举动感到担心,认为人类的美好期望有可能会迎来残酷的现实。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说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
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
类地行星也并不罕见,平均每5颗恒星就拥有1颗
恒星密集分布的武仙座星团内不存在任何行星系统
即使武仙座星团文明收到信号也要在2.2万年以后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主要包括:(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3)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4)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①几百万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森林退化,人类祖先被迫走出森林,到草原上生活。这被认为是人类与其生活在森林里的类人猿亲戚们分化的关键时刻。传统观点认为,在草原上,猿人们很快过上了狩猎者的生活。作为灵长类生物,他们并不具备强健的肌肉和锋利的牙齿,仅凭体力很难成功捕获猎物,不得不依靠精细的社会分工进行合作,并通过发明各种工具和武器捕猎求生。捕猎所获肉食,使得他们获得了丰富的蛋白质,对大脑发育也有某种助益。总之,狩猎的生活方式最终塑造了我们目前熟悉的人类。
②然而,这个观点也并非没有漏洞。在原始人类究竟是否为狩猎者这个问题上,学界始终有不同意见。唐娜·哈特与罗伯特·W.苏斯曼就在他们所著的《被狩猎的人类:灵长类、捕食者和人类的演化》中提出了“人类猎物假说”。他们认为猿人不是猎人,而是各种食肉动物的猎物。这个假说有不少证据支持,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原始人类遗留的骨骼中经常包含明显的被啃咬的痕迹。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底部有巨大破口,研究者曾一直认为这个现象证明了北京猿人有“人吃人”的习惯。实际上,这一损伤更可能是鬣狗啃噬造成的。在远古时代,有些种类的鬣狗体型巨大,完全有能力咬碎猿人的头骨。
③那么,“原始人类是各种食肉动物的猎物”这个假说对于解释人类的进化又有什么意义呢?哈特和苏斯曼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他们认为语言可能起源于声音警报,在此声音信号系统上继续发展,便慢慢奠定了语言形成的基础。支持“人类猎物假说”的学者认为,人类形成复杂的大脑功能并不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狩猎行为,而是为了挫败食肉动物的攻击。具有一定智慧的复杂大脑可以使原始人类更好地互相协调,从而及时制订躲避乃至反制策略。
④除了上述“人类猎物假说”,还有另外一种假说,即“人类长跑者假说”。该观点认为原始人类很可能属于一种本着“机会主义”生存原则的食腐动物,需要长时间在非洲草原四处游走,寻找新鲜的动物尸体食用。这个假说可以解释现代人类为何具有较强的耐力这一事实。虽然人类的冲刺能力不如很多食肉或食草动物,但是如果在炎热的非洲草原上进行万米长跑比赛,大部分哺乳动物会输给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的骨骼与韧带结构更适合长距离奔跑。人类还可以高效利用分布于全身的汗腺来控制体温,防止在炎热环境下长距离奔跑导致的躯体过热。此外,直立行走的姿态和人类的胸腔结构,使人类能在奔跑时更好地调节呼吸。
⑤实际上,在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生态位并非一成不变,上述假说也许都不全面。真正的人类故事很可能是古老的猿类从猎物和食腐动物向猎人演变的过程,他们作为“猎物”“食腐者”所进化出的一些特征,比如为防止被捕猎而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为了适应食腐生活而逐渐形成的适合长跑的身体结构等,很可能也为后来人类成为“猎人”打下了基础。当人类祖先真正成为合格的猎人之后,智人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改变了其他各种生物的命运,也让整个地球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
在这种食腐生活模式下,人类进化成了一种需要花大量精力进行“战略思考”的生物。比如,原始人类可能具有一定的计划能力和交流能力,以便在不同个体之间交换动物尸体位置的信息。这些也许对人类大脑的进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①和②之间
②和③之间
③和④之间
④和⑤之间
根据《2015-2024的农业展望》报告,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因为随着人口、人均收入和城镇化的弊端扩大,对食品的需求也将增加。收入的提高将促进消费者的饮食进一步多样化,尤其是增加相对于淀粉类食物的动物蛋白的消费。
由此可以推出:
发展中国家今后必须面对肥胖以及其他与饮食相关的疾病问题
随着收入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将与日俱增
如果消费者饮食进一步多样化,就会引起主粮作物价格下降
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其价格可能会一路攀升
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致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对于人类来说,________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重保护;________,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可以影响到人。________,蟾蜍和青蛙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即使 可是 所以
尽管 但是 因此
哪怕 然而 那么
纵然 不过 因而
从理论上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体型大”和“寿命长”是动物容易罹患癌症最合理的两个答案。因为“体型大”意味着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更多,而“寿命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新生细胞来更新换代;细胞越多,细胞分裂随机突变的概率就越高。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 )。
小白鼠等寿命短的小动物易患癌症
人类因吸烟而导致患癌症风险上升
寿命长、体型庞大的象罹患癌症的概率很低
海牛与蹄兔是近亲,它们体型相差悬殊,却都不易罹患癌症
目前禽流感疫情在非洲以及印度的家禽中已经蔓延开来,而且在尼日利亚,虽然政府已全力以赴,但疫情仍在不断地扩散。阿富汗发生疫情暴发流行似乎也在所难免。人们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也许可以这么说,相比疫情进入欧洲(同样不可避免)而言,这些更至关紧要。贫穷国家农村人口多,无论是通过控制还是阻止周边地区内动物的流动,其对家禽中暴发的禽流感疫情的处置和扑灭能力,都远远弱于欧洲国家。在非洲和印度,人们的院子里来回走动的鸡、鸭随处可见,它们与人群、其他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后,疫情遂得以传播。而在欧洲,大多数家禽都养殖在管控严格的经济农场中。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禽流感疫情的传播与家禽间的密切接触有关,但与人群间的接触无关
在非洲和印度,由于缺乏严格的管控,禽流感疫情会比欧洲更加严重
控制和阻止周边地区内动物的流动对于遏制禽流感疫情扩散有一定作用
禽流感疫情进入欧洲虽较非洲以及印度要晚,但疫情进入欧洲实际上无可避免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北宋翰林医官院的医官王惟一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被称为“天圣针灸铜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这两具铜人中空,体表标有354个穴位,所有穴位都凿成小孔。每当医官院进行针灸考试,考官会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再将铜人体表涂上黄蜡,完全遮盖经脉穴位。应试者一旦准确扎中穴位,水银就会从穴位中流出,医学史书把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之为“针入汞出”。天圣针灸铜人的出现,不仅开创了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也是中国古代针灸文化的象征,此后历代均有铜人问世。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从针灸铜人看中国针灸的传承
北宋医官院如何进行针灸考试
针灸铜人:古代针灸教学的人体模型
天圣针灸铜人:中医经脉理论的结晶
作为领导者,光靠聪明是远远不够的。人是有感情的社会动物,对领导者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高智商的领导者倾向于抽象的表达方式,难以与下属们建立共识。而那些有个人魅力,会讲故事的领导者,却可以得到超出他们实际表现的评价。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领导者的智商与情商同样重要
高智商的领导者难以与下属们建立共识
领导者的情商更重要
情商高的领导能得到超出他们实际表现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