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宣称太阳活动正在向着低点滑落,预计在2019至2020年达到低峰。届时地球受到的影响最可能是:
全球农业歉收
航天危险增大
北极极光消失
上层大气升温
公民社会是一种界于国家和私人之间的中间领域,它必然会凸显个人的价值主体性,反对国家对个人的全面控制,它承认并鼓励个人发展自由个性、创造意识。因此,公民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广阔的空间,这与社会主义发展本身的价值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致的。
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公民社会是一种界于国家和私人之间的中间领域
公民社会必然会凸显个人的价值主体性,反对国家对个人的控制,并且鼓励个性的自由发展
公民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公民社会鼓励个人发展自由个性、创造意识
某研究团队开展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活动,需要从某市三所小学中抽取部分小学生组成研究样本,其中实验小学抽取的人数占其他两所小学抽取人数的五分之一,解放路小学抽取的人数占其他两所小学抽取人数的二分之一,精英小学抽取的人数为180人,那么三所小学合计抽取多少人?
540
480
360
280
甲、乙、丙、丁4人为室友,来自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毕业时都考上了研究生,录取她们的有师范大学、医科大学、财经大学、农业大学,已知:甲考上的不是农业大学,考上农业大学的是江苏人,丙考上了师范大学,丁是湖北人。
如果考上医科大学的是湖南人,那么以下哪项为假?
甲考上了医科大学
丁考上了财经大学
丙不是浙江人
丙不是湖南人
在大学生文化和生活价值观上,问卷通过多选题型考察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大学生喜欢的十类文化排序分别是:传统经典文化、现代文化、古代文化、民间民族文化、通俗流行文化、异国文化、全球共同文化、宗教文化、前卫(超前)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大学生既热衷于现代文化,也保持对传统经典文化最浓厚的兴趣,只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自认比较喜欢前卫文化和后现代文化。
在考察法律意识方面,问卷主要通过考察公民解决纠纷的途径来反映公民的法律意识。问卷设定了三种纠纷解决途径,即法律途径(“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行政途径(“找单位和领导帮助解决”)和武力途径(“通过恐吓、武力或其他施压方式解决”)三种,大学生在纠纷解决方面的选择情况分别为67.6%,28.9%,3.5%。应该说,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采取武力途径解决纠纷。在法律常识方面,大学生对法律性质的正确认识高达91.2%,在对我国已经颁布的部门法的了解上,选择“宪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婚姻法”的分别为:96.7%、94.7%、93.7%、89.8%、95.1%,几乎都在90%以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维护法律。
在知识产权方面,93%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76%的被调查者明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现在是从‘制定’转入‘实施’”,48%的被调查者关注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受理的《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大学生在科学意识方面,大学生自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选择“按他人意志办事”的仅占6.3%,选择“据自己兴趣办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占45.6%、48.1%。而对“科学发展观”,表示“明确知道”的占35.7%,表示“知道一些,不太明确”的占58.6%,而表示“不知道”的占5.6%。
在科学行为方面,大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察的重点。大学生自认“很少遇到问题”的仅占22.7%,而认为“经常遇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解决问题”四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7.1%、43.4%、39.5%和37.2%。
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可考察出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是:
对现代文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
热衷于传统经典文化
一批人比较喜欢前卫和后现代文化
2013—2017年,当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最高的年份其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的多少倍:
5.5
6.1
6.4
6.6
在科学研究中,同样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结果,很正常,很普遍。生命科学目前还停留在实验科学阶段,由于实验条件、样品、动物、仪器设备、实验技术略有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也不意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互相指责、争论或者装作漠不关心,都是错误而且缺乏远见的。从个人事业看,这种做法会损害一个人在学术领域内的名声和信誉;如果作为导师,还会误导学生在未来学术发展中的判断,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利用错误的实验结果获得风险投资并针对疾病开发治疗药物,则是对宝贵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段文字意在讨论:
生命科学研究为什么具有特殊性
科学家保持严谨求实精神很重要
用正确态度与方法面对学术争议
可靠的实验流程有哪些现实意义
据初步测算,2006年广东完成生产总值259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经济总量继续列全国第一位置。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6.9%,第三产业增长12.2%。与此同时,鲁、苏、浙、沪也稳定协调发展,其中山东、江苏赶超步伐不减,增速分别高广东0.6个和0.8个百分点。山东完成生产总值21846.71亿元,增长14.7%;江苏完成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增长14.9%;浙江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增长13.6%,分别列全国第二到第四位;上海完成生产总值10297亿元,增长12.0%。在四省一市中,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居中间。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18.57亿元,低于山东工业增加值(11122.76亿元),高于江苏工业增加值(10015.12亿元),鲁、粤、苏分列前三位。浙江工业增加值5655.05亿元,上海工业增加值4456.04亿元。广东工业增长18.3%,增速低于山东(23.6%)、江苏(21.4%),高于浙江(17.1%)和上海(13.4%)。
广东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8.34亿元,增长24.8%;山东实现利润2633.97亿元,增长21.7%;江苏实现利润1901.83亿元,增长37.4%;浙江实现利润1324.55亿元,增长20.6%;上海实现利润1086.7亿元,增长15.7%。
广东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6.89亿元,增长16.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52.58亿元,增长11.2%。山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14.86亿元,增长19.8%。江苏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73.69亿元,增长20.2%。浙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8.03亿元,增长13.4%,上海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97.48亿元,增长9.8%。广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落后于江苏和山东,列总量第三位。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理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34.34亿元,增长22.4%。江苏房地产投资1901.01亿元,增长23.0%。山东房地产开发投资1178.71亿元,增长21.0%。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1572.79亿元,增长8.0%。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1275.59亿元,增长2.3%。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低于江苏,增速较高。
2006年广东省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2005年:
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
降低了约1个百分点
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
降低了约1.5个百分点
中学三级职称中各年龄段人数占该级职称总人数的最高比例和最低比例相差约:
29.88%
43.96%
33.49%
22.57%
一批游客中每人都去了A、B两个景点中至少一个。只去了A的游客和没去A的游客数量相当,且两者之和是两个景点都去了的人数的3倍,则只去了一个景点的人数占游客总人数的比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