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最符合白熊效应的是: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
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
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哈佛大学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人目标模糊,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只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27%的人没有目标,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根据文字,哈佛大学调查的是:
目标与生活态度的关系
目标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目标对人生的不同影响
目标对人生的重要程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城市
城镇
社区
农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体现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表述不准确的是: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步走”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
“共产主义是没有剥削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
满足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
协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发展生产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维护人民利益
2014年2月,国务院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发文将现行的两项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合并,这一改革是指:
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并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教∶学∶教学
买∶卖∶买卖
好∶坏∶好坏
正∶大∶正大
阴∶暗∶阴暗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两个确保”。下列属于“两个确保”内容的是:
①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②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②
①③
②④
①④
自信:坚信自己能力和行为力量的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充分理解和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为前提。
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自信:
小明的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但他自己不满意,他发现很多题都因为粗心大意被扣分,所以他认为如果能细心一点,下次遇到同等难度的试卷会考得更好
小强的考试成绩一般都比同桌的小军高,因此小强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胜小军一筹
小磊发现同班同学小伟的胳膊比自己粗,所以他坚信自己的力气肯定没有小伟大
小涛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对小涛管教不严,所以小涛在学校顽皮乖戾,学习不努力,但小涛坚信“自古寒门出英才”,相信自己将来一定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