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时常被外行人士甚至临床心理从业者忽略。人们很难意识到,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引起的,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自诩能够预测每一例个案的行动。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表示自己可以在个体层次上进行心理预测,是临床心理学家常犯的错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的行为发展变化具有偶然性
心理学的预测是对行为的总体预测
目前对人类行为预测的准确性还不高
临床心理学家更擅长对个体进行心理预测
1994年初,经中国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合作,地处藏东南的深5382米、长496公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确认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前不久,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是20世纪末国际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还有院士强调,如果说中国出土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见证,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新发现的大自然中具有科学意义的世界第一奇观。
这段话主要谈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自然景色
研究价值
形成的原因
发现与确认
法律或司法裁判的确应具备可预测性,但可预测性指的只是司法裁判应建立在事先已经被公布的一般法律规则的基础之上。它不是指法院或法官作出的判决实际上被某个公民或社会公众所预测到,无论是被他们自己偶然地预测到,还是借助于人工智能或算法系统被有规律地预测到。因此,基于技术对司法裁判的预测不等同于司法裁判的可预测性,前者涉及事实上的预测能力,而后者涉及法律上的可预测性。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法院法官作出的司法裁判是不可被预测的
基于人工智能预测的司法裁判不一定可靠
司法裁判的可预测性建立在法律规则之上
基于技术对裁判的预测不能等同法院裁判
用不了几十年,人工智能就会超越多种人类自认独有的能力。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也许我们需要“非理性”地应对。计算机占领了曾专属于人类的工作——那些需要知识、策略甚至创造力的工作。在这种“劳动分工”之下,我们应把人类的工作定位在与机器互补,而非与之相抗衡上。重视机器带来的挑战,意味着我们需要作出改变,刻不容缓。同时,相信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价值,即使机器超越人类,我们仍拥有地球上最具创造力的脑袋,里面装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深沉复杂的情感。
下列哪一说法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
人类应该及时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人类的创造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人类的知识是与人工智能相抗衡的基础
人类与人工智能可在不同领域实现互补
在所有电脑标志中,“@”是唯一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收藏的标志。它也是网络世界最常用的符号。每个电子邮件都要用到它,在微博里通知他人,也要用到它。“@”在数字世界的使用最早是在1971年。美国技术研究公司BBN的一位程序员雷蒙德·汤姆林森当时正负责开发一个程序让计算机用户能够连接到阿帕网。他决定在电脑网络的地址中间插入这个符号,来区分“用户”和“终端”,这个做法后来被广泛采用,成了今天电子邮件地址的标准写法。因此,雷蒙德·汤姆林森也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被作为电脑符号的由来
“@”在网络中是最常用的符号
“@”入选现代艺术标志的原因
将“@”作为电脑符号的第一人
一个时钟每小时慢4分钟,照这样计算,早上6:00对准标准时间后,当日晚上该时钟指向8:00时,标准时间是多少?
20:56
21:00
21:30
21:56
小王、小李、小张和小周4人共为某希望小学捐赠了25个书包,按照数量多少的顺序分别是小王、小李、小张、小周。已知小王捐赠的书包数量是小李和小张捐赠书包的数量之和;小李捐赠的书包数量是小张和小周捐赠的书包数量之和。问小王捐赠了多少书包:
9
10
11
12
某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A、B、C三种零件,工厂仓库中原有三种零件的数量比为1:2:3,现在采购部门新购进一批零件,新购进三种零件的数量比是3:2:4,工厂每天使用的三种零件数量相同,当A零件用完的时候,B零件还剩下10个,C零件还剩下170个,请问工厂仓库中原有A、B、C零件各多少个?
40 80 120
50 100 150
60 120 180
70 140 210
某学校有五位学生会留任委员会候选成员,分别是小张、小王、小李、小刘、小陈,其中小张、小王、小李对此次竞选的结果预测如下:
小张:如果小陈没有当选,则我也不会当选;
小王:我和小刘、小陈三人要么都当选,要么都不当选;
小李:如果我当选,则小王也当选。
评定结果出来后,发现三人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则最终有多少人当选?
1
2
3
4
甲、乙、丙3人同时申请某个课题项目。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后,最终通过了其中1人的申请。专家们最初的预测如下。
①专家一:甲的申请没有通过。
②专家二:乙的申请通过了。
③专家三:丙的申请没有通过。
如果只有1名专家预测正确,则下列推论必然错误的是:( )。
专家一预测正确
专家三预测正确
甲的申请通过了
乙的申请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