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受众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受众的性格差异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产生的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人受到某种特定刺激就必然引起某种特定反应
坚持读者需求导向并不能为受众创造最大利益
社会对电视节目庸俗化倾向普遍存在担忧心理
取消电影分级制度未影响其观众的数量和构成
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这就是中性突变学说。它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称为非达尔文进化。其实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只是否定自然选择万能论。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进化不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而是中性突变的结果
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构成了新种
中性突变学说反对进化理论和达尔文学说
中性突变学说和达尔文进化学说都是进化理论
某建筑工程队施工时要把一个池塘的水抽出,如果用15台抽水机,每天抽水8小时,那么7天可以排水12600吨。如果每天抽水12小时,要求14天排水75600吨,那么应该有几台抽水机:
25
30
32
35
乡间的地和农民一样,没有多少闲歇的时间。翻松土地,把菜籽点进土里,覆上一层草木灰,洒些水。这些菜籽并不贪睡,吸足水分,拱出地面,冒芽,吐绿,_______地挤在一起。
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密密匝匝
热热闹闹
林林总总
郁郁葱葱
甲米是位于泰国南部的热带半岛,被称为“潜水的天堂”,如果潜水和攀岩都太过________,你可以找一处僻静的海湾去喂鱼,水清得动人蓝得彻底,有成群黄绿相间的热带鱼,洒下一片面包,它们就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强烈 一拥而上
热烈 趋之若鹜
猛烈 争先恐后
剧烈 蜂拥而至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超过90%。到2012年,中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
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至2012年底城商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占比超过50%
2012年我国GDP超过60万亿元
2012年我国股票有效账户数已经过亿
201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接近2500家
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大多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该段内容主要说明:
“穿越”一词被赋予了新含义,有了“玄、乱”等意思
“穿越”成为文艺创作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说法
因时空的错乱,“穿越”作品容易给受众造成误读
“穿越”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各个时空
中外合拍片对中方和好莱坞电影工厂均有好处,但是由于存在文化环境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元素很难真正与好莱坞电影_______。为了照顾全球影迷的欣赏口味,好莱坞电影只能减少中国元素的分量。因此,仅针对中国内地市场的“中国特供版”便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契合 粉墨登场
协调 东山再起
匹配 大行其道
融合 应运而生
通常情况下,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在文章的措辞上极其小心,但在基于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体面”的报刊与“垃圾”报刊之间的品味差异似乎在缩小。加之,人们的注意力持久度似乎也很短暂,这使得上述困境加剧。
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从上述文字中推出的是:
报刊迫于销售压力在尽量准确报道的同时还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记者和编辑对怎样才能在文章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更在意了
如果人们对报刊报道的注意力持久度并不短暂,则“体面”报刊的品味会提升
记者和编辑在文章措辞上的极其小心,不能与其应怎样吸引读者注意力相提并论
所有燃烧燃料的飞机都会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水蒸气经常凝结在烟尘颗粒上,并冻结形成卷云。后者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可持续几秒钟到几小时。云既能起到降温作用,也能起到增温作用。它们将一些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挡了地球表面辐射的一些热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卷云和尾迹都有净变暖效应。科学家利用一种大气计算机模型,估算了飞机尾迹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变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发的变暖程度。最终结论是,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未来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将日益显著
积极应对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刻不容缓
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会产生较强的变暖效应
需研发新的替代燃料以减轻飞机尾迹升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