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闻类电视节目时数相对于1995年的增幅是:
699.9%
718.9%
899%
789%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一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略有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
2.9%
3.7%
4.0%
4.8%
公权本姓公,用权当为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治党治国的永恒课题,下列名言体现了“廉洁自律”的精神内涵的是: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2011-2015年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同比增速超过20%的年份有几个:
2
3
4
5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与上年相比,2006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进口铜材价值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数量
电解铜的平均价格
铜材出口数量
工匠师傅甲擅长制作工艺品A,师傅乙擅长制作工艺品B,当有制作A任务时甲只制作A,有制作B任务时,乙只制作B。两人8周可以制作一车工艺品A,如由乙单独完成则需40周。两人60天可制作一车工艺品B,如由甲单独完成则需30周,现需要制作A、B各占一半的一车工艺品,问两位师傅共同完成需要多少天?
40
45
50
55
2014年末,某省公路里程172167公里,同比增长2.8%,其中,高速公路4237公里,同比增长3.3%。国家铁路正线延展里程和营业里程分别为15060公里和9351公里,分别同比增长-0.28%和0.23%。地方铁路正线延展里程和营业里程分别为1805公里和1072公里,分别同比增长4.6%和-1.02%。
2014年铁路旅客平均每人次周转距离比2013年多约多少公里:
15
25
34
44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与上年相比,2006年我国铜材进口平均价格:
上涨了48.7%
下跌了47.6%
上涨了47.6%
下跌了47.8%
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共同完成需要15天,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效率相同,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同,三队同时开工2天后,丙队被调往另一工地,甲、乙两队留下继续工作。那么,开工22天以后,这项工程:
已经完工
余下的量需甲乙两队共同工作1天
余下的量需乙丙两队共同工作1天
余下的量需甲乙丙三队共同工作1天
在2008年8月8日至24日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仅天天达标,而且有10天达到一级,全面兑现了对奥运会空气质量的承诺。下图是2008年1-8月北京市大气质量检测情况,图中一、二、三、四级是空气质量等级。一级空气质量最好,一级和二级都是质量达标天气。2008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是全年达标天数累计达256天。
若将空气质量达标任务平均分配到各月,截至8月末,全年256天空气质量达标的计划完成情况是:
完成进度较慢
完成进度正常
完成进度提前
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