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混淆,是指由于自然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而产生的非形式谬误。构型歧义,是指由于句子语法结构的不正确而产生的歧义性谬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构型歧义的是:
一人去算命,问家庭,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父在母先亡
问: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拿走三个,结果怎样?答:结果他会揍我一顿
三个秀才问考试结果,算命先生伸出一个手指头,说了一个“一”,便再不出声
元宵夜,一女子想去观灯,丈夫说:家中不是已点灯了吗?
公共政策执行是落实政策目标的核心环节。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具有独特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结构特点的是:
形成了以党为主导、高位推动的政策执行体制
公共政策执行网络具有横向上的条状特征和纵向上的块状特征
政策往往有多元目标构成的目标群
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制定初衷常常有偏差
西方许多企业和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已经开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谓组织扁平化,就是指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扁平化组织结构。
扁平化结构具有的优势有:
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
行政幅度减少,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
行政权力分散,行政管理控制增强
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改居”是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割裂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在城镇化大潮中的“村改居”,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藩篱,因地制宜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异,这就决定了“村改居”的路径、公共服务的提供种类和农村社区的保障水平等必然“因村而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村改居”是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城乡共享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
打破城乡二元界限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村改居”顺利推进的要领在于因地制宜
DNA双螺旋结构是谁提出来的:
孟德尔
达尔文
沃森和克里克
巴甫洛夫
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
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图说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在总体上完成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了:
大众消费阶段
适度消费阶段
中等消费阶段
较高消费阶段
收敛式论证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多前提论证结构,它是指多个前提相对独立地分别支持结论,也许这些理由独自给结论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但它们的支持力积累起来可以给结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收敛式论证结构的是:( )。
所有理性主义者都不会超前消费,所以有些非超前消费的人是理性主义者
她不是四川人,因为四川人都会说四川话,但她却不会说
正在上小学的小李天资聪颖,能够吃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小李的父亲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上大学
妻子生气地对丈夫说:“你若是能够戒烟,太阳会从西边出来。”显然,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
收敛式论证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多前提论证结构,它是指多个前提相对独立地分别支持结论,也许这些理由独自给结论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但它们的支持力积累起来可以给结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收敛式论证结构的是:
所有理性主义者都不会超前消费,所以有些非超前消费的人是理性主义者
她不是四川人,因为四川人都会说四川话,但她却不会说
正在上小学的小李天资聪颖,能够吃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小李的父亲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上大学
妻子生气地对丈夫说:“你若是能够戒烟,太阳会从西边出来。”显然,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2006年度,江苏省医疗结构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比营利性医疗机构多:
5871个
1418个
6369个
5275个
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
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
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