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出平台、收视人群和创作队伍三者之间,播出平台无疑居于核心和首位。有了播出平台,才能_______和“养活”创作队伍;有了平台,才能吸引和_______广大观众。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凝聚 征服
积聚 感染
集聚 说服
汇聚 感动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舶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风骚,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地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电视节目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欣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如果是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许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中,也是一种佐证。它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第7段中,划线处“强心剂”一词指的是:
知识
故事
趣味
哲理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之前普遍认为“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变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该研究还认为:今年已经达到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来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通过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就利用这一优势,分析了5350年以来(截至2005年)小龙湾玛珥湖周边地区植物花粉种类的变化。在植物花粉含量的变化中,有两种花粉(适合寒冷气候的松树花粉和适合温暖气候的栎属花粉)的含量相互消长,呈现周期性变化。
根据松树花粉增加和栎属花粉减少的峰值,指示的气候最寒冷时期先后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以及公元200年、700年、1200年和1800年前后,约每500年出现一次寒冷期。花粉含量的谱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著的500年周期。
在中国历史上,1550年至1851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极寒天气,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这方面卓有成果,他注意到,清朝初年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北游录》,里面提到当时不但中国北方寒冷,就连江南也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1654年(顺治十一年)11月,京杭大运河的吴江段冰厚三尺多,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由于温度下降,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打击。清朝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本是贡品,当地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树常常被冻死,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树。
“明清小冰期”应该算得上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寒冷时期了。中科院的研究认为,大约从公元1830年开始了一个暖期,现在处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位置,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关键词的一项是:
500年周期 全球气候
明清小冰期 竺可桢
峰值 花粉含量谱分析
暖相位 冷相位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格林斯潘以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和房地产需求使美国避免了萧条的危机,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和泡沫的出现。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同时也使得财富蒸发、消费下降、经济出现了疲软萧条。但这种影响不会很长,只要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像1929年那样深度萧条,那么,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因为我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次贷较少,只有中国银行购买了一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以消费品为主,而且主要是中低价位的消费品,这些往往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也不会造成我国对美出口的负增长,顶多也是增长放缓。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即使现在股票市场热一点,震荡幅度比较大,但只要银行不出现危机,就不会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讲,虽然现在的银行上市了,但80%以上的股权还是政府拥有,所以政府实际上对它还是有百分之百的存款保障的。在这种状况下,只要不出现银行挤兑,就不会出现银行危机。
此外,现在中国银行业的监管能力也提高了;外资银行的进入,竞争的加剧,也促进银行业提高管理水平。所以,金融危机是不会全面爆发的。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在9.7%左右,这个速度还可以在未来维持10年、15年或20年以上。近几年城乡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较快,估计今年出口增长会放缓,但也不会太慢,今年经济依然会比较快速的发展,基本维持在9%左右。
目前为止,两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而且最近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贸易巨额赤字将导致美元疲软,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美国可能会出现滞胀。如果出现滞胀,美国为了防止物价不断上涨,将会避免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少。中美利差还不足以吸引热钱大量进入中国;只要人民币继续执行主动、可控、渐进的汇率调整办法,每年根据美元的强弱将调整范围控制在3%-5%之间浮动,即属正常状态。
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固定回升,时下“中国赶超美国论”纷纷再度【】。对此,海外华人告诫说,中国最大的隐忧,不是人民对赶超美国没有信心,而是太过自信,甚至到了【】的地步。的确,国人上上下下应该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最后一段【】中应填入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见诸报端 夜郎自大
甚嚣尘上 妄自尊大
卷土重来 不可一世
风靡一时 颐指气使
在古代,许多诗人的作品是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方式传之四方。在现代,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有篆刻、有诗词、有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人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
上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途径以笺纸为主
唐诗宋词的普及与诗词意笺密不可分
诗词作品的传播形式古今有异
笺纸发挥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手机电池有限的续航能力已不能满足待机需要,充电宝顺理成章地成为高频应用。而共享充电准入门槛低,线下布局容易,只要抓住“流量”和“刚需”,共享充电几乎是一桩可以看得见盈利的生意。随着标准的最后敲定,5G时代或在2019~2020年到来。进入5G时代,视频内容、视频电话、视频直播、高清网络游戏等都将考验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成熟的共享充电场景或将消除这一顾虑。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共享充电的:
盈利模式
应用场景
销售策略
市场前景
堵车会延长人们的预期出行时间,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濒临垂危的广播业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
由上述文字可以得出:
堵车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播业因堵车而重新焕发生机
发达国家的人们并不在意堵车
堵车经济可以减轻出行疲乏
根据《2015-2024的农业展望》报告,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因为随着人口、人均收入和城镇化的弊端扩大,对食品的需求也将增加。收入的提高将促进消费者的饮食进一步多样化,尤其是增加相对于淀粉类食物的动物蛋白的消费。
由此可以推出:
发展中国家今后必须面对肥胖以及其他与饮食相关的疾病问题
随着收入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将与日俱增
如果消费者饮食进一步多样化,就会引起主粮作物价格下降
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其价格可能会一路攀升
以下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是:
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即使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从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蚁族”这一新生名词迅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词语,因为它隐喻了社会的变革发展中正在形成的重要问题,即教育在个人的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所具有的效用与价值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平等开放与普适化的教育是社会个体成员获取社会地位与资源,获得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青年学生通过接受教育,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与才干等人力资本,使自己在职业变换、居住迁移、身份地位的改变等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等社会,然而现如今“蚁族”的出现和蔓延,或明或暗地表述了另一种事实与逻辑。它反映了在当今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的过程中,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短路和断线。
在现代社会中,相对于金钱财富、权势身份以及关系网络,教育更有助于开放平等的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也是社会中间阶层得以形成壮大的重要条件。但是教育的这些效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相比而言,钱财、权势和关系的向上流动效用,依赖于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需求与交换,靠的是在这样的需求与交换基础上所形成的市场。【①】存在着交换的可能,形成了这样的市场,他们【②】可以推动向上的流动与地位资源的获得,【③】这样的一个市场缺少合理的规则和公正的秩序。
但教育效用的实现则不仅需要有体现教育价值的和力资本的市场,更需要有掩护与保障市场公正的规则与机制。这些规则与机制包括公正开放的市场竟争规则、公平合理的收入公配机制以及完善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缺少了这些,教育所累积的人力资本,将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竟争能力,教育所产生的收入回报也将难以得到稳定的增加和提高,最终的向上滚动和抢位获得的功能效用将难免大打折扣,那么,在不断的社会流动五阶层重构的过程中,教育所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和建构社会理想与价值的功效和用用无疑的靖然失色,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也终将难以成为支撑起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和坚实的社会力量,对比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与清醒的认识,在改进教育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地完善和健全相关各方面市场与社会的规则和机制。
“蚁族”一词所用修辞方法与下面哪个词语相同:
白领
蜗居
宅男
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