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除普通话外,还有粤语、吴语等方言。近年来,用各种方言演绎的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和网络综艺节目,这些作品生动有趣,让那些即使是从小生长在普通话环境里的人也会觉得亲切,兴起了一股学习方言的热潮。因此,有专家认为,各种方言作品大行其道,其实不利于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推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
保护传承方言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
方言多用于家庭等非正式场合,不会损害普通话在公共场所等正式场合的应用
短时间内让方言恢复自身活力或使用频率,既缺乏可行性,也没有必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方言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是普通话的根
如果阿根廷参加联盟,则巴西和智利将抵制联盟。如果巴西和智利有一国抵制联盟,那么联盟就会名存实亡。而联盟没有名存实亡。
由此可见:
巴西没有参加联盟
巴西参加联盟
智利或巴西至少有一国没有参加联盟
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
一架飞机飞行在A、B两个城市之间,当风速为28千米/小时时,顺风飞行需2小时30分钟,逆风飞行需2小时50分钟,问飞机飞行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338
410
448
896
某单位计划从行政部的2名员工和人事部的3名员工中,随机选择2人去参加在职培训,则选出的2人都来自人事部的概率是( )。
10%
20%
30%
40%
为了验证“人们会从与自己相似的人那里获得行动线索”的假设,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区,有超过100名的行人看到并拾起路上一个写着地址却没有贴邮票的信封。信封里有一个遗失的钱包和一封写给钱包主人的信。钱包里有两美元现金,一张签给E.M.H公司(研究项目成员名字的首字母组合)的支票,一张写着某人电话号码的纸片,一张钱包主人的身份信息卡(上面有钱包主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钱包主人名叫迈克尔•欧文——这个名字是研究者经过仔细挑选的,以避免含有种族或宗教的暗示。
在所有情况下,钱包和里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有变化的是写给钱包主人的信。在一种实验条件下,写信者是与这些路人相似的人(即一个能流利使用英语、像本地人的写信者);而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写信者则是一个与路人不同的人(即一个几乎完全不懂英语的外国人)。另一个实验条件是不同的写信语气。在1/3的情况下,写信者用一种非常客气的语气(正性语气)写这封信,在另外1/3的情况下用一种中性的语气写信,在剩下1/3的情况下则是用一种不太客气的语气(负性语气)写信。
例如,一位操流利英语的人(“相似的人”)用不太客气的语气写的信是这样的:
欧文先生:我找到了你的钱包,如今物归原主。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照看和归还这个钱包的整个过程实在是很麻烦,我觉得相当厌烦。希望你能够对我有所感激。
而一位不相似的人用不太客气的语气写的信是这样的:
欧文先生:我正在你们国家旅行,并不熟悉你们的行为方式。但是我发现了你的钱包,东西都在里面了。对这个钱包负责并将它物归原主很费劲。其中的过程实在是繁琐,希望你能够对我有所感激。
行人们是否会归还钱包?对这些行人归还钱包情况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所谓钱包归还率就是指将钱包寄往失主地址的行人数占该种实验条件下拾起钱包者的比重。
从参加实验的这100多个人所在的整个社会群体来看,当写信者与自己不相似的时候,信的正性语气与负性语气所引起的归还钱包的比率差异最可能为:
0
10%
20%
30%
甲有一古董,因出国委托乙保管,乙因资金周转需要将古董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又赠与女友丁,丁拿到古董5天后被戊偷走,戊后又遗失于街头,为庚拾得。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对该古董享有所有权的是:
甲
丙
丁
庚
观众对五位歌手的歌曲进行投票,每张选票都可以选择五首歌曲中的一首或多首,但只有选择不超过3首歌曲的选票才是有效票。五首歌曲的得票数分别为总票数的82%、73%、69%、51%和45%,那么本次投票的有效率最高可能为( )。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目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当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是:
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某所高中调查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发现在象棋社社员中,只要是高二(3)班学生,则其一定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
由此可以推出:
甲是象棋社社员,且甲是篮球队员,则甲是高二(3)班学生
乙是高二(3)班学生,且乙是篮球队员,则乙是象棋社社员
丙是象棋社社员,且丙不是篮球队员,则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
丁不是象棋社社员,且丁也不是篮球队员,则丁不是高二(3)班学生
1,2,3,2,6,10,3,12,21,4,20,36,5,30,( ),…….:
50
60
55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