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至11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各项活动由北京市主办,其间11月10日至11日召开了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下列有关APEC的说法有误的是:
采取自主自愿、协调一致的合作方式
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是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其运行机制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五个层次
(1)机要秘书登记
(2)领导批示
(3)承办部门执行
(4)收到上级文件
(5)文件归档
4-2-5-1-3
2-4-1-5-3
2-1-5-3-4
4-1-2-3-5
(1)上班迟到
(2)晚上加班到深夜
(3)心中难受
(4)领导批评
(5)工作任务繁重
1—4—3—5—2
2—5—1—4—3
2—5—1—3—4
5—2—1—4—3
材料一: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制于丝帛之上的精美地图——《驻军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城邑图》。据考证,三幅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它们证明了西汉时期我国军事测绘已经较为成熟,其中的《驻军图》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图。
三幅地图一个突出的特征,在于准确区分方向——图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更重要的是,这几幅绘图中蕴含了古人的找“北”智慧。
据现有考古研究,古人绘制地图时区分南北,主要利用的是日光和“北斗”。地球自转轴向两侧无限延伸,其中一侧的延长线,就从天空中北斗七星中天璇星与天枢星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的北极星附近经过。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古人通过肉眼或专用测量工具“望筒”等,很早就发现了“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的现象。研究还表明,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比如,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到了汉代,人们对“北斗导航”的认知就更为普遍。根据《淮南子》中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就说明了古人的日常中,“北斗”判断方向已是通识。
正是基于古人对“北斗导航”的长期观察和运用,以及规、矩、准、绳等工具的发明,我国古代绘制的很多地图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以《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为例,地图虽未标明比例尺,但经测算,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代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也仅3%左右。
材料二:
“北斗+冬奥”雪上智慧运动服务系统主要为“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雪橇雪车”等项目提供运动员备战和赛事运营支持。它涵盖了运动员和教练、裁判、工作人员和赛事保障四个子系统:运动员科学训练服务系统、环境风速监测和决策系统、越野滑雪裁判智能辅助系统、工作人员雪场保障系统。例如,“北斗+冬奥”系统中的某个子系统部署于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建模合成的实际赛场三维地形数据,实时监控赛场中核心赛道的多个起跳点位置的环境气象条件,尤其是对滑雪比赛最重要的横向和纵向实时风速信息。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高精度激光测风雷达技术融合其它气象传感器,系统可以为冬奥会雪上运动赛场建立高精度位置网格化的实时气象数据,为赛事保障部门提供气象监测数据和超运动条件的预警信息,为冬奥会雪上运动赛事及日常运动训练的环境保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北斗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与国际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的同时,必须用开放的胸怀融入国际导航大家庭,让全球用户愿意用北斗、用好北斗。北斗系统的发展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秉持和践行“世界的北斗”发展理念,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资源共享,在覆盖全球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全球、服务全球。目前,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到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成功应用。中国北斗已经成为与“一带一路”遥相辉映的“太空丝绸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材料二中所举的例子是下列哪个子系统?
环境风速监测和决策系统
工作人员雪场保障系统
越野滑雪裁判智能辅助系统
运动员科学训练服务系统
假摔式降费:指企业在外部压力之下采取的一些表面降幅很大,实际上并未惠及广大消费者的调价策略。
下列属于假摔式降费的是:
在“双十一”价格大战中,某知名家电企业大幅调整了多种产品的零售价格,一周内,这些产品在全城各大商场均纷纷售罄
某城市的几家大商场为了抢占节日市场,联手采用打折促销的手段,消费人数呈上升之势
为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降费要求,某运营商很快公布了夜间国际漫游降低费用的具体方案
根据上级规定,某旅游景区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不涨价承诺,游客们很快发现其中的不少景点本来就是免费景点
以下属于英文音译的网站名称是:
网易
谷歌
新浪
百度
下列宫殿的名称与典籍不直接相关的是:
两仪殿——《周易》
明德殿——《大学》
关雎宫——《诗经》
坤宁宫——《论语》
近日,特拉维夫大学宣布该学校实验室3D打印出了一颗“心脏”,该心脏不仅具有外形,还有细胞、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可以像心脏一样收缩,但长度只有2.5厘米。该实验团队负责人说:“与过去相比,这项研究成果的突破点在于,这不仅是一个外观打印的心脏,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患者自己的细胞和生物材料3D打印出的三维血管化的工程心脏,也就是具有血管组织的三维人造心脏。”而在此之前,科学家只成功打印出没有血管的简单组织。
负责人补充道:“打印心脏的原料是从病人身上提取而来,我们从网膜组织中提取细胞,对其进行编辑,使之成为干细胞,再将其转化为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另外,提取非细胞组织,转变为一种‘个人特有的凝胶’来充当打印‘墨水’,这些由糖和蛋白质构成的材料能够用于3D打印复杂的组织模型。随后利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在支架中填充细胞,以此让细胞得以更好地再生。”他说,该实验中使用的“打印原料”和“黏合胶水”来源于患者自身,对于成功构建组织和器官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由此打印出的心脏移植进本人身体后不会产生排异反应。而目前心脏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与排异反应有关。
如此看来,若特拉维夫大学的技术手段能在未来的人体试验阶段被证明有效,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排异问题,那确实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心脏体积大、细胞种类繁多,全体心肌细胞需要几乎同时收缩,才具有功能。心脏的跳动是因为心肌细胞都被紧密地连在一起,细胞产生的电信号使大批心肌细胞共同收缩。而且为使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协同收缩,心脏本身还有一套特殊的传导系统。虽然在体外生产几千万个心肌细胞并不困难,但是即便心脏被3D打印出来了,能不能跳是一回事,到底怎么跳则是另一回事。以临床病症为例,心室纤颤就是因为心肌细胞不能同步跳动。一旦跳动不同步,心脏就会瞬间失去泵血功能,导致病人死亡。
特拉维夫大学此次打印出的心脏,还未能使大批细胞同步跳动并产生足够的力量。该负责人对此次实验的一些遗憾也并不讳言,“受限于我们3D打印机精度的问题,目前还不能打印出心脏上的所有血管,而且该心脏也不具有泵血功能”。3D打印出的这颗心脏,距离应用于动物实验,也长路漫漫。
那么,为何特拉维夫大学团队打印出的心脏不能整齐地跳动?3D打印一个心脏到底难在哪里?答案与地球重力有关。“3D打印的黏附力不足以支撑心脏或肾脏这种大器官,地球重力会造成细胞间的撕裂”,哈佛大学一位研究员说,“生物3D打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生物材料和重力对3D打印细胞的影响”。
生物3D打印小型器官模型是可行的,一旦打印真实尺寸的器官模型,由于细胞间的支撑力和黏合力有限,可能出现两个后果:一是下层细胞因受到上层细胞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垮塌:一是即便没有垮塌,在转移过程中,上层细胞也会因无法承受下层细胞的重量而产生撕裂。
总而言之,由于重力的存在,3D打印心脏的细胞间缺乏紧密联系,这会影响心脏的跳动,该心脏也就无法具有正常的泵血功能。但是,即便重力问题解决了,心脏可以整齐跳动了,3D打印心脏仍有难题未能克服——只有血液源源不断供给,打印的器官或组织才能长时间存活。如何建立血管网络,还没有明确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心脏本身需要全身血液的10%左右来供养,一旦离开血液,所有器官都只能在4℃低温的状态下“熬着”。如果打印细胞需要37℃体温,几乎没有时间完成打印,因为先打上的细胞在打印还没完成时就会因缺氧而死去。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中提到的生物3D打印技术如果最终成熟,能为患有下列哪种疾病的病人带来福音?
尿毒症
白化病
登革热
红绿色盲
危机学习是指政府受危机触发。有目标地不断调整、改变与创新理念和行为来解决问题,从而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要的学习全过程。它可以分为单环危机学习和双环危机学习。前者是指在不改变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将组织的行为策略与结果联系起来并对其修正。使组织功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后者是指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观和基本目标继而改变行动。因此也被称作是变革型学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双环危机学习的是:
某县政府在转变治理理念后实施山水田林生态综合整治
某地环保站能源项目因建设资金补偿争议而被政府叫停
某教育类慈善基金会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停止超范围募捐
某社区应上级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屋"建设协调工作会
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向来都是和正确画等号的,科学家的结论向来都是可信度极高的。但其实,作为科技“无人区”的拓荒者,面对茫茫的未知世界和各种高度复杂的软硬件工具,________________。
关于“祝融星”的风波是近代天文学历史上最为知名的事件之一。1859年,当时的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试图解决一个大难题——水星轨道的近日点进动问题。当时的人们发现,在考虑了金星、地球等其他行星的引力摄动后,水星的近日点进动仍然和天体力学的计算结果有所偏差。勒维耶经过大量计算,提出了新行星假设。他认为在水星轨道之内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或一群小行星,扰动了水星的轨道,造成了偏差。很快就有一名天文爱好者来信说,自己在几个月前曾发现一个黑点从日面穿过,很可能就是这颗行星的凌日现象。勒维耶在查阅了他的设备和笔记后,于1860年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将这颗“行星”命名为“祝融星”。
随后,尽管有不少天文爱好者宣称自己观测到了“祝融星”,但专业天文学家却总是一无所获。虽然从理论上说,一颗如此靠近太阳的行星几乎总是淹没在阳光之中,难以看到也在情理之中。但还是有人开始怀疑这颗行星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19世纪70年代,天文爱好者发现“祝融星”的报告不断涌现,也曾有专业天文学家称在中国的一处基地看到了它的凌日现象。甚至在1878年,两位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分别宣告发现了“祝融星”,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争议之声随之逐渐转弱。
但事与愿违,随后的研究证实,1878年看到的“祝融星”其实都是亮恒星,并非新行星。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进动给出了完全符合观测的解释,水星轨道的偏离其实只是因为太阳巨大的质量使时空产生了凹陷,作为太阳系内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深埋于太阳的引力凹坑中,所以其轨道自然也就背离了牛顿的理论。这颗并不存在的“祝融星”彻底成为了历史。
无质疑,不科学,可证伪性正是科学最鲜明的特征。经受住了质疑的科学知识,无疑更加接近于真理。而那些被证伪了的理论和发现,就像绿叶一样,化作了春泥养护着科学之花,并帮助人类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祝融星”的例子最适合作为下列哪项科学家精神的例证?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不断尝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