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2,-2,0,4,10,( )
A、
12
B、
15
C、
16
D、
18
小麦公考
来源【2013-江苏A-022】
222、
1,2,2,5,4,11,8,( )
A、
18
B、
21
C、
23
D、
24
小麦公考
来源【2022-深圳-048】
223、
1、2、2、4、8、32、( )。
A、
240
B、
248
C、
252
D、
256
小麦公考
来源【2014-吉林(政法干警)-051】
224、
2,2,3,4,8,24,( )
A、
160
B、
176
C、
192
D、
256
小麦公考
来源【2016-深圳-052】
225、
-2,-2,0,4,10,( )
A、
18
B、
16
C、
15
D、
12
小麦公考
来源【2013-江苏C-019】
226、
0,2,2,4,6,( )
A、
4
B、
6
C、
8
D、
10
小麦公考
来源【2011-内蒙古-051】
227、
8,2,-2,-4,-4,( )
A、
-3
B、
2
C、
3
D、
-2
小麦公考
来源【2011-吉林甲级-003/吉林乙级-003】
228、
2,2,6,30,( ),1890
A、
180
B、
210
C、
360
D、
240
小麦公考
来源【2012-江西-097】
229、
“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靠激励,也有人寄希望于惩戒。这些都不无道理,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法治精神的作用。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尽管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却依然难以杜绝各种作弊行为。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以上文字意在强调:
A、
“法之必行”可有多种动力来源
B、
法治精神是民众守法的内在动力
C、
规则本身并不能杜绝违规行为
D、
法治精神是活在人们心中的规则
小麦公考
来源【2013-江苏B-065】
230、
3,5,2,2,-3,( ),-12
A、
-5
B、
-7
C、
-9
D、
-11
小麦公考
来源【2020-浙江A-041/浙江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