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精神理念的载体,容易凝聚成为现代建设最大的财富。开发人的内在动力,产生文化效应,大幅度提高市民素质,各种文化形态随之融汇渗透、辐射四方。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历史文化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观点的观念尚难为人们接受
物质层面的财富是城市建设可感可触的基础
历史文化遗产有益于提升城市的精神品质和塑造城市的风貌形象
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记载于历史经典文献中。除了经典文献,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被代代相传地保存下来。传统村落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载体,相对于经典文献和文物,它所承载的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它比文字、文物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习俗风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保护传统村落对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传承、保护民族历史文化
传统村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现实体现
传统村落文化较之经典文献更能鲜活地展现历史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黄帝陵是中华民族记忆最_______的教科书,是凝聚全体炎黄子孙的鲜艳_______,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动 旗帜 源泉
深刻 标识 根源
有趣 标志 来源
丰富 图腾 渊源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令人振奋。如何活化与传承这些文化元素,故宫、中华书局等单位推出的《唐诗之美日历》《红楼梦日历》《故宫日历》或可有所启发。这些书装帧古典,意涵丰富,每逢节气还精心选配插图与诗词,令人耳目一新,销量也动辄几十万本,受到读者追捧。绵延千载的节气传统,成为浸润日常的文化韵味。有媒体调查显示,60%多的受访者认为,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要与现代文明结合。可见,文化不能被束之高阁,要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息繁衍。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用更切合当代受众心理的文化产品,在潜移默化中根植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着陆点。
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现代文明息息相关
文化产品接地气才能有人气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文化产品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传统文化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当下,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试想,如果传统文化失去了与时代的连接、缺少了与现代人的情感沟通和心灵默契,“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那和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区别?只有从“沉睡”中再出发,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力的文化自信。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文物应走出封闭状态,向公众开放
传统文化应加强与时代的连接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货物的商业贸易路线,按运输方式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
敦煌
张掖
金城(今兰州)
长安(今西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国自1985年签署《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在申报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40多处,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我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国家文物局局长在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讲坛”时说,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把尊严还给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申报之后要加强管理,要在一个新高度、新准则的前提下进行保护。
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中医针灸和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汉字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汉字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社会作用。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作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论断。文字是一切经典文献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政治得以实施的首要凭借,是前人将知识和智慧传给后人、后人了解和学习古人的最重要的工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字是经典文献赖以存在的基础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传统手工艺产品一般在产业基地集中生产再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使得各地旅游景点销售的手工艺产品常常来源一致,________。以各地博物馆为代表的单位已积极对地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有意识地进行地方资源的________创新,而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手工艺尚缺乏产品设计新意,未能________地方手工艺特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同小异 针对性 突显
如出一辙 颠覆式 展现
索然无味 突破性 涵盖
乏善可陈 开放式 抓准
经过我国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有研究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②实证了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③实证了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
④实证了我国三千多年的城市史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