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其抽象哲学观与社会价值观并无判然界限;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其社会价值观与抽象哲学观也无判然界限。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彰显的价值观相互对立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虽表面相反但深层相济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墨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
墨学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统治阶级提出了“兼爱”的要求,实用性更强
墨子主张打破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观念而去追求一个虚幻的平等社会
等级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为了验证“人们会从与自己相似的人那里获得行动线索”的假设,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区,有超过100名的行人看到并拾起路上一个写着地址却没有贴邮票的信封。信封里有一个遗失的钱包和一封写给钱包主人的信。钱包里有两美元现金,一张签给E.M.H公司(研究项目成员名字的首字母组合)的支票,一张写着某人电话号码的纸片,一张钱包主人的身份信息卡(上面有钱包主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钱包主人名叫迈克尔•欧文——这个名字是研究者经过仔细挑选的,以避免含有种族或宗教的暗示。
在所有情况下,钱包和里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有变化的是写给钱包主人的信。在一种实验条件下,写信者是与这些路人相似的人(即一个能流利使用英语、像本地人的写信者);而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写信者则是一个与路人不同的人(即一个几乎完全不懂英语的外国人)。另一个实验条件是不同的写信语气。在1/3的情况下,写信者用一种非常客气的语气(正性语气)写这封信,在另外1/3的情况下用一种中性的语气写信,在剩下1/3的情况下则是用一种不太客气的语气(负性语气)写信。
例如,一位操流利英语的人(“相似的人”)用不太客气的语气写的信是这样的:
欧文先生:我找到了你的钱包,如今物归原主。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照看和归还这个钱包的整个过程实在是很麻烦,我觉得相当厌烦。希望你能够对我有所感激。
而一位不相似的人用不太客气的语气写的信是这样的:
欧文先生:我正在你们国家旅行,并不熟悉你们的行为方式。但是我发现了你的钱包,东西都在里面了。对这个钱包负责并将它物归原主很费劲。其中的过程实在是繁琐,希望你能够对我有所感激。
行人们是否会归还钱包?对这些行人归还钱包情况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所谓钱包归还率就是指将钱包寄往失主地址的行人数占该种实验条件下拾起钱包者的比重。
从所有参加实验者来看,当写信者使用中性语气时,人们归还钱包的比率大约为:
25%
40%
55%
60%
利他行为:指人们出于自愿、不指望任何报酬的帮助他人的行为。
下列属于利他行为的是:
小张营救失足落水儿童余某,事后希望余某家人付给其报酬
小李制服企图抢劫的歹徒。事后,单位奖励他人民币5000元
战士小李十年如一日,坚守边疆,荣立三等功
丁某发现自己家中失火,迅速拨打119,并协助消防人员灭火
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保护和排泄
排泄和调节体温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当代雷锋”郭明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无论是遍布全国的上百支郭明义爱心分队,还是郭明义微博上的680万“粉丝”,或是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泪流满面的听众,无不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越来越焕发出时代风尚的独特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热切的心灵呼唤、强烈的道德自觉。
雷锋式先进人物的出现说明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雷锋精神没有过时
新的时代,雷锋精神依然是引领时代风尚的独特力量
任何时代,人们都需要热切的心灵呼唤和强烈的道德自觉
柔性领导是指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柔性领导的是:
校长决定给全体教师涨工资
校长作为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全体教师的偶像
校长提出教师创新激励计划
资深教师张老师说话很有感召力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们“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的是: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比较产生的焦虑
不满现状,不接纳自己缺陷产生的痛苦
急于达到终极目标而产生的焦虑
不正确的比较带来的自卑
习近平同志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________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其价值和魅力深入人心,凝聚全社会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和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
创新
传播
开发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_______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等历史陈迹的_______,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引领 席卷而来
引导 沉渣泛起
主导 异军突起
引领 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