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发展最成熟、最便利、综合成本最优的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利用人体指纹的唯一性与稳定性特点,通过光电技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活体指纹进行采集、分析和比对,从而自动、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个人信息。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图像采集方面,已经形成光学、半导体、超声波等多种性能良好的主流传感器;在指纹算法方面,能根据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可实现纯特征点比对、特征点加图像比对和纯图像比对等多种比对方式。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在考勤、门禁、移动支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开始在金融、公安、教育、社保等行业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指纹识别逐渐从行业应用拓展到终端消费市场,并逐渐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标配。
将指纹识别引入智能手机,手机使用人隐私和金融交易安全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手机厂商都________地在手机上加入指纹识别功能。2015年,中国指纹识别传感器销量超过7000万颗,其中超过6000万颗应用到手机上,而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运用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数量已经突破1.2亿颗。
目前,一套完整的指纹识别产品或方案包含三个必要元素:指纹传感器、指纹算法处理芯片和指纹算法软件。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识别应用大部分采用TEE方案,即将指纹比对算法和应用加载到基带芯片中,由模组厂商对传感器进行封装、涂层或者盖板,再提供给手机终端厂商。
一个好的指纹识别方案需要传感器和算法芯片的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实现身份识别的安全可靠。但是,现阶段国内外指纹识别企业多数是传感器芯片与算法芯片分离,厂商要么只做传感器芯片,要么只做指纹算法芯片;而指纹识别也还存在着指纹误识、指纹特征数据被提取、比对结果被伪造等安全隐患。部分厂家的指纹算法芯片的安全防护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EAL4+水平,产品的使用稳定性、传感器与算法芯片的兼容性也有待提升,在综合安全防护技术、产业化配套、标准统一化、产品兼容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
以下内容文中未涉及的是:
指纹识别的工作原理
指纹识别的适用领域
指纹识别的应用效果
指纹识别的准入门槛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30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调查。2010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9.5分,较之2005年(68.1分)和2007年(69.1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69.4分紧随东部之后(70.3分),成为2010年环保指数的亮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部和中部公众10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分别有59.6%和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20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行为采取率都在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18-25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而对此,仍有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加坚实的公众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65%。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对于18-25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25.6%和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由“矛盾二”的内容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政府更需要提高环保执行水平,注重环保效率与效果
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60.6%
72.3%的公众对政府有依赖惯习
政府依赖惯习以政府的积极环保态度为基础
构成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主体、客体和内容,而法律关系根据其调整内容与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刑事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下图为2010年金砖国家GDP的比重构成图,环形部分2与5对应的国家是:
俄罗斯、巴西
南非、巴西
南非、俄罗斯
中国、俄罗斯
一般来说,癌细胞进行转移会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侵犯,此时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之“重获自由”而能移动到其他地方;二是“内渗”,此时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三是“外渗”,此时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组织;最后就是这些癌细胞的“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所发表了与癌症转移早期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他们使用目前技术领先的微阵列技术对会转移的老鼠乳癌细胞的基因表现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Twist。这个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的某些过程中,肩负着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而类似的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塑情形在肿瘤转移的时候也会发生。
他们发现,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被阻断了Twist表现的癌细胞的转移程度会降低,在循环系统中的癌细胞数目也有减少的现象。另外,人类乳癌之一的侵犯性小叶癌当中也观察到Twist抑制了钙黏附素E的表现。
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转移,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形态发育的基因,导致相关程序的启动,从而获得可怕的转移能力。
未来在临床上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避免肿瘤转移;或者可以借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并给予适当的化疗。
文章内容可以概括为:
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路径
癌症转移可以在早期就被发现
发现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
左图为给定的立体,从任意角度剖开,右边哪一项不可能是它的截面图?【2020江苏C090】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根据以上论述,下列推断必然正确的是:
①名正则言顺
②礼乐兴则事已成
③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④只有名正言顺才事可成
①②
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③④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器械都应用了杠杆原理,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拾取垃圾使用的钳子(图1)和修剪树枝用的剪刀(图2),这两者的杠杆类型:
一样,都是省力杠杆
一样,都是费力杠杆
不一样,前者是费力杠杆,后者是省力杠杆
不一样,前者是省力杠杆,后者是费力杠杆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的研究成果,经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通俗解读,被普通人广泛知晓,反响强烈,如石击水。
意料之外的巨大反响,印证了一个情理之中的判断:_______________。有人说,科学就是一层纸的厚度,道理可能很简单,但发现的过程艰难。科学研究要向公众讲清楚,其中也隔着一层纸。如果点不透,这层“纸”会一直阻隔公众认知;如果力道把握不好,把纸捅出“窟窿”来,传播的效果就会走歪。
科研成果有可能在通俗化解读中走样变形。比如,“标题党”任意裁切拼接,只取其一,不及其他;像“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在微信群竟成了“喝苏打水致癌”“靠十几块钱的小苏打就能治肝癌”。被这些标题党和“变形”的说法牵着鼻子走,再怎么批驳、证伪、寻求真相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如果要续写并结束此文,最恰当的内容是: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式误读的原因
专业性解读与通俗性解读的不同效果
促进科研成果通俗解读及科普推广的建议
避免医学研究成果被媒体有意曲解的措施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2022青海075】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