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骑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出发时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此后均匀加速,骑行25%的路程后速度达到21千米/小时。剩余路段保持此速度骑行,总行程前半段比后半段多用时3分钟。问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不到23千米
在23~24千米之间
在24~25千米之间
超过25千米
甲乙两地之间高速公路设有4个服务区,从甲地驾车以90千米时速行驶并在每个服务区休息10分钟需要4小时20分钟到达乙地。若从乙地驾车以时速120千米并在每个服务区休息5分钟,到达甲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小时45分钟
3小时5分钟
3小时25分钟
4小时20分钟
从近四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年龄结构看,比例逐次下降的年龄段人口是:
少儿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无从得知
中华文化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无疑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虽然儒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倚重与褒扬,并成为两千年来的显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先秦诸子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历朝历代卓有成就的学者也大都精通诸子百家。时至今日,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却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要代表
重构中华文化应注重传承百家之学
中华文化重构是民族传统的自觉传承
结构多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铁路沿线的电线杆间隔是40米,某旅客在运行的火车中,从看到第一根电线杆到看到第51根电线杆正好是2分钟。这列火车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
50
60
70
80
早期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并不清晰,质量管理专家给出的质量定义也不统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质量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这是从生产角度来定义的质量,即强调产品要达到规定要求或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质量是产品的适应性,强调产品要适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任何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需要,不管它多么符合产品标准,也不是好的质量,这是人们首次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_______________,这是质量观的一次重大转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满足生产需求转变到供给需求
从对产品的保量要求转变到保质要求
从强调产品转变到强调服务
从关注生产方转变到关注需求方
20世纪30年代,图灵提出计算机能够思维的观点,主张凡是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就能够思维。所谓“图灵测试”,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判断与之对话的隐藏主体是人还是机器,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机器也能思维。“图灵测试”能否判断机器的思维,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思维定义为计算过程,那么计算机当然能够思维。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隐喻”,即人是计算机,思维就是计算——这是计算表征主义的核心思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取决于如何定义计算机
取决于思维的活动过程
取决于计算机的功能配备
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思维
上世纪70—90年代,带有多个短波波段的便携式收音机是全球流行的小电器,人们通过短波收听国际新闻,追逐世界流行,甚至通过短波学外语、交笔友。“十波段”便携式收音机的落魄始于上世纪末网络时代的到来,同样是追逐国际信息,网络资讯不论速度、数量、覆盖面各方面都远胜传统的短波电台,强大的网络冲击令许多老资格的短波电台或关门大吉,或转入在线服务,或缩减语种、波段、广播时长,红极一时的“十波段”自然也就“_______________”了。
填入上文画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后大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46千米的轨道。该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对外开放30年,我国服务贸易取得长足发展,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 年的43 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509 亿美元。2007年,服务贸易总额占我国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82年的9.4%上升到10.3%,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升至4%,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居第五位,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国家。
从1982年到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的总额大约增加了多少亿美元:
0.56万
0.46万
5.6万
4.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