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出现缓慢复苏已经得到许多国家和经济学者的确认,可是许多国家的失业率却在继续上升。在经济有所复苏的情况下,失业率继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断定:
应对危机,企业往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办法减轻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员工,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明显提升,并足以抵消劳动力的减少
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失业率会降低
一个国家为了减少失业而增加就业,脱离消费需求是不可取的
经济复苏了,就业形势马上出现好转
“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_三分_______。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豪 遗憾
无奈 悲伤
感伤 埋怨
骄傲 惭愧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建立将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下列关于亚投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英国是加入亚投行的第一个主要西方国家
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
亚投行致力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亚投行是由我国提出倡议筹建的,总部设在上海
英国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发生在6000年前。这些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一个被称为早期欧洲农民的群体。第二次迁徒发生在青铜时代早期,迁徙群体的祖先最终产生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至少90%的基因组成。为了确定第三次人口迁移,研究团队对考古遗骸的近800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从青铜时代早期到晚期英格兰和威尔士早期欧洲农民的血统平均比例从30%左右增加到36%左右。而在铁器时代,这一比例稳定在人口的近一半。研究人员据此表示,他们发现了法国人大规模移民至英国的证据。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迁徙的法国人中拥有一定比例的早期欧洲农民血统
青铜时代的中后期是英国与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联系紧密的时期
基因测序利用的遗骸是在英国、西欧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
今天生活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比青铜时代早期的人拥有更多的早期欧洲农民血统
在西方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似乎在很多事情上都比较_______,哲学领域也是如此,当由培根肇始的英国经验论和由笛卡尔创立的大陆唯理论之间的激烈争论形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次高潮时,德国的哲学讲坛依然被早已腐朽不堪的经院哲学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迟缓 统治
特别 左右
落后 控制
独特 笼罩
2016年9月17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北京市五环路外区域试鸣防空警报,这是本市第四次大规模鸣响防空警报。关于防空警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
战时用于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战时是各级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民疏散的基本手段
听到警报时在公共场所的居民,应立即回家,再次听到指令后可到临时疏散地域掩蔽
经过我国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有研究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②实证了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③实证了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
④实证了我国三千多年的城市史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明代就有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就是:
沈括《梦溪笔谈》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
宋应星《天工开物》
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至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下面是某冬日我国北方某些城市的天气情况:
(1)有些城市有降雪;
(2)有些城市没有降雪;
(3)北京和邯郸没有降雪。
如果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为真,那么以下选项中哪个断定一定为真:
北京有降雪,但邯郸没有
所有这些城市都有降雪
所有这些城市都没有降雪
以上各选项都不一定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