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社会秩序的好坏,在词汇上也会留下独特的_______。据有关研究,文革期间的社论每213个字便有一个“斗”字_______,大批火药味十足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汉语中传统的辩证法思想和中庸观念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可谓_______,混乱不堪。
足迹、呈现、声名狼藉
印迹、出现、斯文扫地
足迹、出现、声名狼藉
印迹、呈现、斯文扫地
某校食堂发生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故,关于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四种说法:
甲: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
乙:如果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那么食堂管理方面一定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丙:事故确实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并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丁:事故不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如果上述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是真的,由此可以推出:
丙为真
乙为真,但食堂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甲为真
乙为真,且食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动物消化食物的方式有两种,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是指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等将食物颗粒吞入细胞内进行消化。
以下属于细胞内消化的是:
鸟类的胃对食物进行的消化
人生病时不能进食便从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牛休息时将吃过的食物进行反刍
生活在淡水中的草履虫吞噬枯草杆菌
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好的食物并不是由食物的营养决定的,它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偏好或者说口味。当然,口味的形成与地方的自然资源、生计模式和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然而,口味一旦定型,就成为我们的身体习性和倾向,甚至成为人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难以改变。这就解释了虽然我们现在保存食物的方法更为多样、新鲜食物的获得更为便捷,尤其是家庭冰箱在乡村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习惯腌制食物,倾向于“够味”食物的原因。
文中画线部分“这”指的是:
对食物好坏的判断标准具有个体差异性
身体习性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气质
口味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比环境因素更重要
人们的饮食偏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王明抄写一份报告,如果每分钟抄写30个字,则用若干小时可以抄完。当抄完时,将工作效率提高4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完成。问这份报告共有多少字:
6025
7200
7250
5250
学校图书馆有三大书架,共放书若干册。从第一个书架拿出与第二个书架相同册数的书并入第二个书架,再从第二个书架拿出与第三个书架相同册数的书并列入第三个书架,最后从第三个书架拿出与第一个书架剩下的册数相同的书并列入第一个书架,此时三个书架的书册数正好完全相同。问原来第一个书架和第三个书架的书本册数之比为:
1:1
3:2
8:5
11:6
菜刀∶食物
子弹∶枪支
毛巾∶身体
铅笔∶书籍
窗帘∶窗户
食物∶食品
拘泥∶拘谨
达到∶到达
发挥∶发扬
矿产∶矿石
每一种食物都有特殊的营养成分,食物搭配得当既美味又有利于营养吸收,促进健康,搭配不当则不仅不能吸收原有的营养成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下列食物搭配得当的是:
虾与维生素C
鸭肉与山药
螃蟹与茄子
红糖与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