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准备从甲、乙、丙、丁、戊、己六人中择优录取数名技术人员,录用情况符合如下条件:
(1)丙和丁恰有一人被录取;
(2)甲和乙至少有一人被录取;
(3)甲和丁恰有一人被录取;
(4)录取乙当且仅当录用丙;
(5)甲、戊、己中恰有两人被录用;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出最终录用的人数为:
2
3
4
5
甲、乙、丙和丁四人计划合作出资成立一股份公司,注册时可以被认可的出资形式有:
甲以现金出资
乙以自己的发明出资
丙以自己的产权房出资
丁以自己的机械设备出资
有黑、白、蓝、红、黄5个小球。甲、乙、丙、丁、戊每轮从中各拿1个,同时确认颜色后放回,经过5轮,正好每个人都拿到过5个颜色的小球。已知:
(1)甲最后拿的小球与乙第二轮拿的相同;
(2)乙第四轮拿的小球与戊第三轮拿的相同;
(3)丙第二轮拿的小球与甲第一轮拿的相同;
(4)丙最后拿的小球与乙第四轮拿的相同;
(5)丁第三轮拿的小球与丙第一轮拿的相同;
(6)丁最后拿的小球与丙第三轮拿的相同。
如果甲拿到的小球颜色依次是黑、白、蓝、红、黄,那么( )。
乙拿到的小球白、黄、红、黑、蓝
丙拿到的小球红、黑、黄、白、蓝
丁拿到的小球白、蓝、黄、黑、红
戊拿到的小球蓝、黑、白、黄、红
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位,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位
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一个总额为100万的项目分给甲、乙、丙、丁四个公司共同来完成,甲、乙、丙、丁分到项目额的比例为,请问甲分到的项目额为多少万:
35万
40万
45万
50万
甲乙丙三人在2008年的年龄(周岁)之和为60,2010年甲是丙年龄的两倍,2011年乙是丙年龄的两倍,问甲是哪一年出生的:
1988
1986
1984
1982
若某单位从5位优秀毕业生甲、乙、丙、丁、戊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机会均等,则甲乙中至少一人被录用的概率为:
提到越剧,大多数人印象中都是莺莺燕燕、才子佳人,善于讲述缠绵悱恻的故事。越剧成熟期的“女子越剧”________了人们对其柔美的印象。越剧也逐渐成为中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中唯一一个声腔、表演完全女性化的剧种。据报载,新中国成立前沪上女班多达36个,而男班则几乎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加剧 闻所未闻
造就 销声匿迹
深化 所剩无几
重塑 不堪一击
甲、乙、丙、丁每人只会编程、插花、绘画、书法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技能只有一个人会,并且:
(1)乙不会插花;
(2)甲和丙会的技能不重复,乙和甲、丙各有一门相同的技能;
(3)甲会书法,丁不会书法,甲和丁有相同的技能;
(4)乙和丁中只有一人会插花;
(5)没有人同时会绘画和书法。
据此可知,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甲会书法,也会编程
乙会绘画,也会编程
丙会绘画,也会插花
丁会绘画,也会编程
新学期某班级周一早上有四节课,课程名称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在过论并猜测这四节课从第一节到第四节的排序:
(1)甲:语文、英语不相邻;
(2)乙:数学与体育相邻;
(3)丙:语文不在第一;
(4)丁:英语在最后。
甲、乙、丙、丁四人中如果仅有一人的猜测不正确,由此不可能出现的排序是:
数学、体育、语文、英语
数学、语文、体育、英语
语文、英语、数学、体育
语文、数学、体育、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