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凡是考上大学的都是好好学习的学生,张三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张三不是好好学习的学生。
以下哪一个推理明显说明上述论证不成立:
所有有成就者都要穿衣吃饭,我现在没有成就,所以,我不必穿衣吃饭
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土地有使用价值,所以土地是商品
所有被评为优秀的公务员都有驻村工作经历,小张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所以小张有驻村工作经历
偷窃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就要被法律严惩,所以偷窃行为应该受到法律严惩
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以穿衣为喻,人都要穿衣,但穿什么衣却有不同选择。有钱人当然主要不为保暖遮羞,而是要体面,要独具风采;钱少的人就不能不量力而行;穷人自然图便宜,过得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当然是经营高档衣服利润高;还有,大户人家、大酒店,即使囊内没钱,奴仆和侍应生也要衣着光鲜,那是主人的面子嘛。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城市种树,不应该选择高档树种
城市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讲科学
城市种树,不应搞政绩工程
城市种树,在树种选择上应量力而行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
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
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如梦令》——严蕊)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昭君怨》——郑域)
上述两首词分别描写的是:
梨花和杏花
梅花和梨花
桂花和菊花
桃花和梅花
如果你演讲时讲真话,那么富人会反对你。如果你演讲时讲假话,那么穷人会反对你。你演讲时或者讲真话,或者讲假话。所以,或者富人会反对你,或者穷人会反对你。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的结构最为相似:
如果月球上有生物,则一定有空气。如果月球上有生物,则一定有水分。月球上或者没有空气,或者没有水分。所以,月球上没有生物
如果对物体加压,则它的体积会变小。如果对物体降温,则它的体积会变小。或者对物体加压,或者对物体降温。所以,物体的体积会变小
如果天下雨,则地一定会湿。如果天不下雨,则地不一定会湿。或者天下雨或者天不下雨。所以,或者地一定会湿,或者地不一定会湿
如果刺激老虎,则老虎要吃人。如果不刺激老虎,则老虎也要吃人。或者刺激老虎,或者不刺激老虎。总之,老虎要吃人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怀疑和提问总是成功的秘诀
好奇心是研究的内在动力
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平时我们请人帮个小忙,习惯说劳驾、借光,帮忙和借光有什么关系?其实“借光”一词的来历就说明了求助也就意味着互利。据说,古代有个勤劳的女子,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灯油,夜晚无法纺线。村里有个大房子里有灯光,那里有许多妇女纺线,她便去请求帮助,借点光亮,为了让人家欢迎她去,她说,你们给我方便,我也要给大家做点好事,每天晚上我来打扫房间,于是,她就这样每天晚上和大家一起纺线了。
这段文字旨在表达的意思是:
解释了“借光”一词的来历
人们习惯说劳驾、借光是有缘由的
人际交往要注意互利原则
平时请人帮忙应该学会感恩
有三户人家,每家有一孩子,他们的名字是:小梅(女)、小媚(女)、小明(男);孩子的爸爸是老王、老张和老陈;妈妈是刘蓉、李玲和方丽。对于这三家人,已知:
(1)老王家和李玲家的孩子都参加了少女舞蹈队;
(2)老张的女儿不是小媚;
(3)老陈和方丽不是一家人。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老王、刘蓉和小梅是一家
老张、李玲和小媚是一家
老王、方丽和小媚是一家
老陈、方丽和小明是一家
俄国作家肖洛霍夫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兔子没命地狂奔,路遇狼。狼说,你跑那么急干嘛?兔子说,他们要逮住我,给我钉掌,
狼说,他们要逮住钉掌的是骆驼,而不是你。
兔子说,他们要是逮住我钉了掌,你看我还怎么证明自己不是骆驼。”
在这个故事中,兔子最担心的是:
只要是骆驼,都要被钉掌
即使不是骆驼,也可能会被钉掌
如果被钉了掌,就一定是骆驼
如果没有被钉掌,就不会是骆驼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