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指挥着这艘巨轮,船上装载着从世界各地运来的珍贵货物,这些东西我从来没有卖过。风也助我一臂之力吧,不管是港口还是海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上面自由奔跑。”说这段话的船长是:
哥伦布
郑和
诺亚
麦哲伦
《史记》中《公仪休嗜鱼》说的是,公仪休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有很多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他一概不收。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吃鱼却不收鱼?他说,我现在做丞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因接受了别人送的鱼而被免职,我从此就买不起鱼,也吃不起鱼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贪欲猛如虎,贪欲如洪水
人的性格各异,嗜好有别
做一个正直向上的人,首先要“寡欲”
贪欲是把一个人推向不归路的“助推器”
我始终_______,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在上开始生活得更_______。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_______,人类真正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确认 朴素 表明
相信 质朴 证明
确认 质朴 证明
相信 朴素 表明
俄国作家肖洛霍夫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兔子没命地狂奔,路遇狼。狼说,你跑那么急干嘛?兔子说,他们要逮住我,给我钉掌,
狼说,他们要逮住钉掌的是骆驼,而不是你。
兔子说,他们要是逮住我钉了掌,你看我还怎么证明自己不是骆驼。”
在这个故事中,兔子最担心的是:
只要是骆驼,都要被钉掌
即使不是骆驼,也可能会被钉掌
如果被钉了掌,就一定是骆驼
如果没有被钉掌,就不会是骆驼
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某单位党组拟从甲、乙、丙、丁四名干部中选出一名出国考察。在未公布选派人员名单时,甲讲:“最有可能是我而其他人不可能被选中。”
乙讲:“被选中的人在我和丙两人之中。”
丙讲:“选中的人不是甲就是我。”
丁讲:“四人中选一人,非我莫属!”
后来,党组宣布的考察人名单说明,四个干部的判断中,只有一人为真。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判断最可能为真的是:
甲干部讲对了,甲被选中
乙干部讲对了,乙被选中
甲、乙两干部都讲错了
乙、丁两干部都讲错了
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颇足发人深省。他说:“我读前人的著作,如休谟或康德,有一个视为当然的假定,即这些作者比我聪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去研读他们的著作呢?如果我偶尔在他们的论证中见到了一点错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自己一定早已见到了这个错误,并且处理过了。总之,他们的著作中绝没有简单的一般错误,也没有关系重大的错误。”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读书须持谦逊态度
读书最忌不求甚解
读书不能人云亦云
①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
②用我们的专长来表达是唯一的方式——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
③我想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得以利用前人取得的成就表达感激。
④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
⑤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这股洪流中再添上一笔。
⑥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⑥①④⑤②
⑥④③①②⑤
③④①⑥⑤②
⑥⑤②①④③
清代,有一商人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钱是你父亲生前寄存在我这里的。”朋友的儿子问蔡某:“我父亲留下字据了吗?他直到临终也没对我说过这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推断:
在社会生活中,有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
不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钱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讲信用
钱对人们的生活并不重要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违反了矛盾律
违反了排中律
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
上述陈述犯的错误是:
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按国别,后按时代
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没有说明最喜好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