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是指面临迫近的危险时人们为获得安全而进行的逃逸。恐慌通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逃离的路径,但数量有限或是即将消失,因此看起来只有一些、而不是所有的人能够逃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恐慌的是:
剧院演出正进入高潮时,突然发生火灾,人们不顾一切地冲向出口以致相互踩踏
当股票持有人目睹股票的资产价值在不断减少时,担心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导致损失,便立即抛售股票
当一篇描述外星人袭击某市的小说在该市被当作真实新闻播出后,该市的许多人迅速驾车逃离,而另一些人则把自己锁在家里,听天由命
小王经历了地震,目睹过地震造成的种种惨烈现象,因而每当周围稍有响动,他都会迅速跑出房屋,寻找安全地带
一位德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向一组6个月大的婴儿展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图片,其中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花朵或鱼类,另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蜘蛛或蛇。结果发现,当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婴儿无明显反应,而当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所有婴儿的瞳孔都明显变大。因此,这位科学家认为,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每个人表达恐惧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所有婴儿都见到过真实的花朵或鱼类
瞳孔扩大是产生压力或恐惧的标志之一
多数成年人见到蜘蛛或蛇都会产生恐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建筑材料与修建技术往往不同于古代传统技艺,必须研究和开发符合不同修建类型的专门修复手段,不仅要保存有代表性的原材料,也要重视针对20世纪材料老化的详细调查。马德里文件强调:重建一个完全消失的遗产地或者某个部分并不是保护的行为。作为历史的见证,一个遗产地的文化价值主要基于它原真的或重要的材料特征。在可持续予以重视的当下,文化价值不能因采用节能措施、智能等新技术而遭受负面冲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20世纪建筑遗产有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离不开技术层面及文化层面的综合把控
保护20世纪遗产与保护古代遗产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建筑遗产的价值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还在于其文化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汉语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作为炎黄子孙的共同语,普通话推广不但要依托占绝大多数的境内言语者,还应考虑海外华侨华人的语言情况。精准推普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汉语情况,制定接受度高、标准合理的中华民族共通语标准,减少差异与隔阂,同心协力推动普通话的全球传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精准推普应与汉语国际化相结合
要推动普通话实现全球传播
适应汉语国际化的趋势,要精准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推广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
如图,已知一个四边形中边AD长为3cm,边BC长7cm;∠DAB=135°,∠ABC=∠ADC=90°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
21
20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最近几十年已经新植了数以十亿计的树木,绿色植被的增长有目共睹,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据此,有专家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变绿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快速造林大大减少了我国对进口木材的依赖
卫星数据对比显示,中国大量过去荒漠化的地方现在已经被绿色植被所覆盖
中国的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全球植被面积净增长的25%来自中国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毁林开荒正在导致具有全球气候调节功能的雨林面积大大减少
研究人员招募了619人参与实验,其中200人完全放弃智能手机一周;226人将他们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减少一小时;193人保持原来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而不做任何改变。在干预实验一个月和四个月后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回访,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幸福感。研究人员发现,完全放弃智能手机,或将其每天使用时间减少一小时都对参与者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减少而非完全放弃智能手机的日常使用,对一个人的幸福感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补充以下哪项前提,研究人员的观点才能成立?
完全放弃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完全放弃智能手机使用的积极影响在现代社会很难长期持续
减少使用比完全放弃使用智能手机的积极影响更持久稳定
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是综合平衡多方利弊后的理性选择
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比大学更美。在这里,憎恨无知的人奋力求知,_______真理的人传授真理,在青年们长知识的年华里,大学给予他们远大目标和共同生活的规范,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亲密友情,让青年人永无止境地对永恒的主题_______。没有这些,青春便只是耗费时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通晓 言无不尽
谙悉 各抒己见
敬畏 上下求索
掌握 高谈阔论
用40厘米×60厘米的方砖铺一个房间的长方形地面,在不破坏方砖的情况下,正好需要用60块方砖。假设该长方形地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X米,那么X的值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X<15
15≤X<16
16≤X<17
X≥17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2006年度,江苏省卫生院的数量比医院的数量:
多34.6%
少34.6%
多346个
少3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