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饮料厂生产的A、B两种饮料均需加入某添加剂,A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4克,B饮料每瓶需加3克,已知370克该添加剂恰好生产了这两种饮料共计100瓶,则A、B两种饮料各生产了多少瓶?
30、70
40、60
50、50
70、30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在A、B两地中点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多走8公里,乙提前2小时出发,则甲、乙两人仍在中点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168
192
256
304
如图所示,A、B、C是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的面积大于B的面积、B的面积大于C的面积,它们的三条斜边a、b、c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S。已知A为定值,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S的周长为定值
S的面积为定值
A、B、C面积之和为定值
B、C面积之和大于A面积
甲、乙两地分别为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地相距360千米,A船往返需要35小时,其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比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短5小时。B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2千米每小时。问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12
20
24
40
为了明确B型胭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高温和低温暴露试验。结果表明,B型胭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温度逆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B型胭粉虱对高温的适应性要高于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对高温敏感,但对低温的适应性要显著高于B型胭粉虱。研究人员据此推测,两种粉虱对温度逆境适应性的差异是导致其种群发展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 项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员的推测。
(1)B型胭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卵、伪蛹和成虫在37℃~45℃下暴露1~2小时,其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2)B型胭粉虱的卵、伪蛹和成虫在37℃、39℃、41℃、43℃、45℃下暴露1~2小时后,3种供试虫态的存活率均高于温室白粉虱;
(3)B型胭粉虱在2℃下暴露2~12天,各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卵、2~3龄若虫、伪蛹在2℃下暴露12天后均不能存活,成虫在2℃下暴露4天后也全部死亡;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在2℃下暴露12天后其存活率还能超过45%,成虫在2℃下暴露7天后仍有80%能够存活。
仅(1)(2)
仅(1)(3)
仅(2)(3)
(1)(2)(3)均可
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按某一速度行驶,可在预定的时间到达B地,但在距B地180公里处意外受阻30分钟,因此,继续行驶时,车速必须增加5公里,才能准时到达B地。则汽车后来的行驶速度是:
40公里/小时
45公里/小时
50公里/小时
55公里/小时
某单位今年一月份购买5包A4纸、6包B5纸,购买A4纸的钱比B5纸少5元;第一季度该单位共购买A4纸15包、B5纸12包,共花费510元。那么每包B5纸的价格比A4纸便宜:
1.5元
2.0元
2.5元
3.0元
甲与乙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跑向B地,跑完全程分别用3小时和4小时。下午4点时,甲正好位于乙与B地之间的中点上,问两人是下午什么时候出发的:
1点24分
1点30分
1点36分
1点42分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A车在前,B车在后,速度均为V。若A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B车以A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A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S
2S
3S
4S
甲和乙两人8:00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其中乙全程匀速,甲出发时的速度是乙的一半,但全程均匀加速。已知10:00甲追上乙,11:00甲到达B地。问乙什么时间到达B地?
11:30
11:45
12:00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