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如果经常把“我”挂在口头,这种人多是主观自负、自我表现欲强、属于唯我独尊的类型。和这样的人交往,应尽量避免与之发生冲突。有的人谈话爱借用名言,提到名人,甚至炫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这种人多半是权威的崇拜者,有依赖心理,往往缺乏主见,服从于强者,属于自率性格类型。但往往会媚上压下,与这类人相处,也须小心。喜欢用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的人,大都比较虚伪,因为任何情感过分的话,都不会真实,过度的恭维反而表现出嫉妒、戒备、讽刺或者敌意;态度的强硬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却透露出内心的空虚,是色厉内荏的表现。
对这段文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应该有不同的策略
以语言看性格是个简洁有效的途径
有依赖心理的人,往往缺乏主见而服从于强者
过度的恭维反而表现出嫉妒、戒备、讽刺或者敌意
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刚出现时,由于还不够成熟、规模效应还没有显现或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价格可能还会居高不下,“无人超市”也是如此。现阶段,消费者受惠主要体现在享受“无人超市”服务上的升级:自在的环境让人们在购物时自由选择中意的产品而不受打扰;智能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归类分析,对客户群体需要的商品更精准地进行投放,让顾客的购物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相信随着“无人超市”遍地开花,其降低的人工与铺租成本会受惠消费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无人超市”:
尚需经受市场检验
是一种新型消费模式
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超市
今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会越来越明显,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技术融合趋势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发展,而是既要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有利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崛起。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将使得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也越来越猛烈。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未来行业的界限会变模糊但综合竞争力会增强
提高综合竞争力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用不了几十年,人工智能就会超越多种人类自认独有的能力。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也许我们需要“非理性”地应对。计算机占领了曾专属于人类的工作——那些需要知识、策略甚至创造力的工作。在这种“劳动分工”之下,我们应把人类的工作定位在与机器互补,而非与之相抗衡上。重视机器带来的挑战,意味着我们需要作出改变,刻不容缓。同时,相信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价值,即使机器超越人类,我们仍拥有地球上最具创造力的脑袋,里面装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深沉复杂的情感。
下列哪一说法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
人类应该及时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人类的创造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人类的知识是与人工智能相抗衡的基础
人类与人工智能可在不同领域实现互补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这是一个网络段子,但这里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做过,或者是经历过。从最初私密的记录和分享,到现在帮领导点赞、帮单位公号拉粉丝、帮“萌娃”投票。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人的微信朋友圈的状态,在让一些人欲罢不能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疲于应付,身心憔悴。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变味的“朋友圈”已成鸡肋
变味的“朋友圈”不是我的菜
微信朋友圈,你还能走多远
微信朋友圈,只是生活的调味品
今天的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高度格式化的时代,外出旅行要追逐各种攻略,购物消费要参考各种清单,本来非常个人化的生活,阅读方式也被各种标签所左右,“丰富”得千人一面,“个性”得人人相似,“鸡汤”得一望便知,也许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共有病症。在重复与转发里寻找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感觉、感官、思考和行动去接通这个世界,去介入真实的生活。失去了真实的切近和独特的感受,失去了质朴与真诚,心灵单薄如纸片,思想空空纸上行,读者自然不会喜欢。好散文难觅,终究还是写作者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好散文的匮乏是因为有平常心的文字少了,写作者也缺少生动有趣的闲心
好散文的匮乏是因为缺少真心,散文的价值首要是一个真字
好散文的匮乏是因为写作者心灵不够饱满
好散文的匮乏是因为读者的流失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规律,因此对人性有什么样的假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对人性的高度概括,是经济学的逻辑前提。但传统经济学对它做了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理解,仅仅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静态的、孤立的个人选择。而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过于单一,没有看到人性是丰富的,并且是在历史中演进着的。因此,经济学必须实现新的转向,从研究既定制度前提下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转向对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的研究。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经济人”假设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遭遇瓶颈
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对人性的错误理解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
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这种特性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科学家发现进入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缓解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其肝脏部位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白蛋白等明显好转。但是地塞美松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原因是当病人接受地塞美松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时,肝硬化病人病灶部位的炎症会减轻,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弱,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完全消失,甚至会加重疾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美松
间充质干细胞会抵消地塞美松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与某些药物的共同使用可能破坏其对炎症疾病的治疗效果
科学家可以依据炎症环境的特点来塑造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密集型制造工厂普遍采用流水线技术,工人被高度“去技能化”,几乎不需要技能便可完成装配操作,企业没有需求也没有动力去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但是,当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时,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支撑作用就会显现出来。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引进的高端生产线,需要技术工人去操作和维护,否则技术改造和升级就无法实现;如果没有配套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企业的转型升级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工荒”会随产业结构升级更趋严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
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与经济增长有相关性
乞题指以需要证明的命题作为证明的前提,也就是说,一个问题被用来支持结论,结论的理由是问题自身(A推出A),这样的错误称之为乞题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乞题的有几个?
①氯仿为什么会使人意识模糊?因为氯仿能够催眠,自然能够使人的直觉麻痹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高度发达的,因为当时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明创造
③抽象艺术算不上是艺术,那些图片和雕塑并不代表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它算不上艺术的原因
④火星上是有人的,因为用望远镜观察火星,可以发现上面有不少有规则的条状阴影,这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