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应对人类发展挑战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更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一部科技发展史,留下了一段段各国科学家紧密协作、共同应对挑战的佳话。随着探索的深入,世界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难以分割的创新链条。拍出一张来自5500万光年外的黑洞照片,需要调动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支撑一个底层软件的流畅运行,离不开十几个国家程序员写下的几千万行代码;拿起一部智能手机,里面集合了芯片、摄像头、高端机床、模具制造等各种精细工艺,整合了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无数智慧。实践证明,无论是基础性、长周期的探索研究,还是分工复杂的高科技产业,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远远不够。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高科技产业如何寻求全球人才加盟
国际合作的科研工作有怎样的前景
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依靠全球合作
怎样进一步推动科技界的国际合作
①然而哲学家罗素对康德不无讽刺地说,这只是一个出生在柯尼斯堡(康德的家乡)平原的人的想法,一个出生在阿尔卑斯山区的人就不会这样想
②牛顿和康德都持有一种绝对空间的观念
③但这些事物与空间无关,对空间不产生影响,其实这是一种绝对的虚空观
④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它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它处处均匀,永不迁移;康德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绝对虚空,里面空无一物
⑤我们的常识也支持这种看法,即空间是空的,可以在里面装各种事物,或者说空间像一个舞台,让各种事物在上面亮相表演
⑥从空间的角度看首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在此之前,需要先讨论空间的观念
将上述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⑥④①②⑤③
⑥②⑤③④①
⑥②④①③⑤
④②⑤⑥①③
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能否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为民众提供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指标的做法显然是不充分的,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则可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仅如此,幸福指数还是检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发挥着诊断功能,体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幸福指数的追踪研究,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幸福指数的走势和变化规律,将其作为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示器”、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预警器”。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幸福指数:
是检测社会运转的重要诊断工具
有助于人们理性把握和认识社会状况
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应取代GDP指标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核心指标
①如果把信息看做是一种自我资源,那么信息的公开透明就会被当做是一种权宜之计
②这说明,公开透明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理念问题
③面对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许多地方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这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支持
④在这个意义上,公开透明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政府公信力的打造,与政府服务人民紧密相连
⑤也有一些信息发布的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在于发布的并非是公众关注的信息,甚至对公众的关切质疑刻意回避
⑥反之,如果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认识到政府信息的公共资源属性,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公开透明就会成为一种主动选择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④③⑤②⑥
③⑤①④②⑥
①③⑤⑥②④
③⑤②①⑥④
小赵早起去上课,室友们让小赵帮忙占一下座位。
①小钱说:我还要坐昨天的老位置,就和昨天一样在小孙和小李后面就好,他俩帮我挡着。
②小孙说:我还是往前点吧,昨天坐的地方太靠后,看不清黑板。
③小李说∶我都行,这次别让我像昨天一样坐第四排就好。
④小周说:小吴个子太高了,这次我不要坐他后面了,顺便给我带杯奶茶,谢谢。
⑤小吴说:我都行,和昨天一样,我们五个人在不同的排就好了。
小赵于是按照室友们的要求,给五个室友占好了座位。
到上课前,小吴先来到教室,看见总共五排桌子的教室里,第一排放着笔袋,第二排放着奶茶,第三排放着书包,第四排放着水杯,第五排放着一本书,都是小赵占座的东西,虽然小赵没在里面,但聪明的小吴很快就推断出自己应该坐在:
笔袋的位置
书包的位置
水杯的位置
一本书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重大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要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动态动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对一些错误言论、思潮和主张,旗帜鲜明、及时有力地予以批驳和修正,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没有变
加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力度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政治引导的方向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议论蜂起,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以及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都提出地缘、血缘是形成民族的重要因素
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本属于神灵,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人类自身的发明
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认为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智慧源于人的内心
先秦的诸子百家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大都得出关于人生的智慧,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
传言有20多本关于创世论与进化论之争的书即将出版,且有几本已经面世了。所有这些书的目的是试图告诉那些迷感而且常常是还不开通的芸芸众生:就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而言,不可能存在两种都成立的科学理论。宇宙学、地质学、生物学对世上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提供了一贯的、统一的并且是在不断完善的解释。“科学”创世论——当课堂上讲授进化论时,有些人就想争抢“相同的课时”来解释它——是基于宗教,而非科学。实际上,所有科学家和大多数非原教旨主义宗教领袖们都已将“科学”创世论看作是拙劣的科学和拙劣的宗教。
非专业人士起码可以了解支持进化论的各种数据和观点。对每个人来说,著名哲学家肯切尔在《关于创世论者》的最后一章都阐述得极为清楚,这部优秀作品的护封上引用了斯蒂芬•杰•库德的一句话,“此书本身就代表了理性”。的确如此,如果理性是创世论和进化论之争的唯一标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根据本文,我们可以推断出:
理性思维在争论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创世论者的观点应以理性思维为基础
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进化论显得难以理解
创世论者的观点得到了科学发现的支持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亚洲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上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一带”,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东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的倡议,之后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路一带”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继承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路一带”秉承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与此同时,“一路一带”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未来“一路一带”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很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而今天“一路一带”交流合作的范畴要大得多,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路一带”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路一带”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的提出: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式,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使我国在欧亚非整体经济架构的过程中掌握了主动权
为各国产品、技术、劳务、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新的通道
有效建立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亚洲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上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一带”,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东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的倡议,之后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路一带”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继承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路一带”秉承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与此同时,“一路一带”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未来“一路一带”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很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而今天“一路一带”交流合作的范畴要大得多,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路一带”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其中:
新疆要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广东要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要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