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在水中,若不将头部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很可能会窒息而死。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根据上文,不能推出的是:
即使水中溶氧丰富,鳝鱼也需要呼吸水面空气
血管网膜不再是成年鳝鱼的呼吸器官
在相同时间内,雄鳝将头部伸出水面的次数比雌鳝多
稚鳝一般不会将头部伸出水面呼吸
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统一起来,密切结合自然,努力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这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主张人与自然有机结合。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建筑中有讲究阴阳五行的“勘舆”之学,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依照山水的自然条件,谋取人类居住的最佳地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儒家和道家思想是相通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理论主要根源于儒道文化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思想与“五行”密不可分
古人在城市建筑和规划中加入过多迷信成分
重大科技创造中很少有能像大型水坝这样让人痴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人类长期遭受旱涝灾害的摆布才使得让水听人的调遣如此令人痴迷。但让人着迷有时也就使人盲目。有几个巨型大坝项目就有弊大于利的危险。建造大坝的教训是:大的未必总是好的。建一座巨大的、功能强的水坝已成为那些努力显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一个成就的标志。但对国家和民族并没有多大益处,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因阿斯旺大坝而得以巩固。土耳其在力图跻身第一世界的计划中也包括修建阿塔特克大坝。
但大坝往往不如预期那样发挥功效。第一段第三句话暗示了:
人们若对现实视而不见便会很高兴。
盲人可能比看得见的人更幸福。
过于兴奋的人往往忽视至关重要的东西。
迷恋使人们丧失判断。
大象是大型食草动物,一头成年象每天消耗100—300公斤食物和80—200升水。亚洲象以100多种食物为食。中国野生亚洲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到150头,由于政府的保护,2020年有近300头。西双版纳过去40年和最近5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当地年平均气温稳步上升,2019—2020年比1981—2010年高1.6℃。最近两年年均降水量明显下降,高温缺水导致2020年极端干旱,西双版纳2020年3月发生严重干旱,植被生产力深度下降,这也正是亚洲象开始向北迁徙的月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本次迁徙是亚洲象离开栖息地最远的一次
此次亚洲象的长距离北迁超出了正常范围
过去30年里,中国的野生大象数量翻一番
高温干旱,植被生产力下降,导致亚洲象北迁
天文学家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颗系外行星,但考察其大小及其和恒星之间的距离,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颗完全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柏拉图”项目的实施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该项目以专门搜寻那些位于宜居带的岩石行星为目标。所谓宜居带,是指围绕恒星周围距离适当的一个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水可以液体状态存在。迄今为止,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几乎所有用凌星法发现的小型系外行星都无法被详细考察。而“柏拉图”项目有可能探测到许多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并有能力对其大气层性质开展调查,寻找生命的迹象。
根据这段文字,对“柏拉图”项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有望探测到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
其优势在于能进入远离恒星的区域
可对小型系外行星进行详细特征考察
可对系外行星的大气层性质开展调查
假若没有来自于碰撞的热储备,“地球发电机”就根本不会启动,地球也就不会拥有一个保护着地球生命的磁场了。太阳辐射会毫不留情地剥离大气层并冲击地球表面,地球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和现在火星相同的命运。由此看来,我们这个适于居住的世界就好像是由一些互不相干的现象构建起来的,包括月亮的诞生、磁场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水的存在等等。假若没有那次碰撞,地球就没有足够的热能在地核中驱动热的对流运动,地球磁场也不会形成;假若没有水,地壳就可能太浓稠从而不会分解成构造板块。看看金星吧!它没有板块构造,没有水,没有磁场。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地球,宇宙的孤例
地球,碰撞的奇迹
地球,必然的偶遇
地球,偶然的侥幸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人员模仿自然系统创建了一种分子化合物,当添加燃料(一种称为碳化二亚胺的高能分子)时,开始自由移动组装成水凝胶。只要能源供应持续,化学反应能使该材料稳定;当能源耗尽,这些材料简单地分解为其基本分子。控制最初给定燃料的多少,研究者能按需设置,实现需要的有效自毁。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近期内就能用作靶向药物的传递系统,以球状结构将药物带到身体各处,在需要的地方自动溶解,释放有效载荷。另一个设想是设计成组织工程的支架结构,植入身体来帮助愈合,并在身体自身细胞接管后降解。此外,可用这类材料制成塑料件或电子装置,它们在垃圾填埋场会自毁,避免堆积。
关于这种能自毁的材料,文中没有介绍:
化学成分
应用前景
自毁原理
研发过程
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与大豆、油菜和麻疯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溪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对上述文段理解错误的是:
微藻种类很多且在海洋中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微藻的生命周期短,存活时间大约为一周
油脂是在微藻的细胞内合成的
微藻不占用耕地,不与农作物争水
习惯了油画技法的观众,会难以理解中国古人为什么能有如此奇妙的想象力。蓝色在油画里多被用于阴影色,在风景中,深蓝色常常和黑色、绿色配合起来作为暗色使用,浅蓝色才会用于天空或明亮水面上的波纹。但细腻的中国画师显然比油画家更了解自己的材料媒介,会将石青和花青截然区分对待,花青溶于水,它会和画面的底色融为一体,它才是用来表达阴影感的蓝色,而石青则是有覆盖性的,用了石青就如敷了一层蓝色的粉,对于讲究空白意境的水墨画来说,这么亮丽的颜色,只好用来表达凸出感了。从画家到收藏家,当然都知道这么深的蓝色顶在山巅上,既不真,也不像,但它却是这么铿锵有力,艳而不俗,令人过目不忘。
文中最后一句的“它”指的是:
蓝色的粉
表达阴影感的蓝色
花青的蓝色
石青的蓝色
某种魔方有六面,六面全部复原时的颜色分别为红、蓝、黄、白、绿、橙。在某综艺节目现场,有此种魔方6个,每个只复原了一面,且每个魔方复原面的颜色不同。主持人将此6个魔方放入编号为1~6的6个不透明的箱子中,并打开了1号箱子,里面装的是复原面为蓝色的魔方,随后主持人请刘、赵、唐、郑、杨五位嘉宾猜其他箱子里魔方复原面的颜色。五位嘉宾分别作出了如下猜测:
刘:3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橙色,4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黄色。
赵:3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绿色,5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红色。
唐:2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红色,6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白色。
郑:4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绿色,5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白色。
杨:3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黄色,6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橙色。
随后主持人一一打开箱子,发现每位嘉宾都只猜对了一个箱子中魔方复原面的颜色,并且每个箱子都有一位嘉宾猜对。
由此可以推测:
2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绿色
4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不是黄色
5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白色
6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