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中描写过许多历史事件:
①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以上诗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②④③①
④②①③
②④①③
④②③①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含蓄之美,古典诗词文学中更是经常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下列有关典故对应错误的是:
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
尺素——代书信——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张先)
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
画眉——指喜欢——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下列诗词中,属于陆游作品的有:
①《早发白帝城》②《示儿》③《登幽州台歌》④《书愤》
①②
②③
②④
③④
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中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名句。
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
反衬
双关
对比
渲染
读书,就是与博学的先生对话。他以和缓的语调,告诉我物质的速朽和精神的永恒。譬如当年唐宋,曾________雕梁画栋,而存活于人心_______的,却是激扬精神的诗词咏歌。
肥马轻裘 念念不忘
锦衣玉食 念念不忘
锦衣玉食 不朽流传
肥马轻裘 不朽流传
近日,某村为活跃乡村文化气氛,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耕读文化活动,有若干兴趣社团供村民选择。已知报名情况如下:
(1)村民在诗词社和书法社中至少参加了一个;
(2)村民如果参加了诗词社,则没有参加合唱团;
(3)张大姐参加了合唱团。
村主任知道上述情况后断定,张大姐也参加了戏迷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成为村主任断定所需的前提?
张大姐没有参加诗词社
参加了戏迷社的也参加了书法社
张大姐没有参加书法社
不参加戏迷社的都不参加书法社
生命意识、风骨气韵、家国情怀,这三者________,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们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们________、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相辅相成 收敛
交相辉映 含蓄
合而为一 内敛
浑然一体 谦和
现在的诗词普及,还有许多需要留心和甄别的地方。如今市面上诗词普及的图书尤其多,也尤为________。有不少普及读物,其中文字错漏百出,采用的故事也都是________,甚至杜撰而来。作为读者,应该加以甄别,尽量选择学者编写的图书,他们的材料、解读都较为严谨扎实,采用的故事也都有正史作为依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鱼目混珠 稗官野史
滥竽充数 逸闻轶事
鱼龙混杂 道听途说
龙蛇混杂 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