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规划,我国要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____________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村民代表大会
乡村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
村党支部委党委员会
体检报告中的指标值往往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血小板减少意味着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高密度胆固醇升高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同时升高可能是肝细胞受损
下列各洲中,2015年中国在其承包工程派出人数占当年派出总人数的比重与上年相差最大的是:
亚洲
北美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有一队士兵排成若干层的中空方阵,外层人数共有60人,中间一层共44人,则该方阵士兵的总人数是:
156人
210人
220人
280人
定义:①社会组织: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
②社会设置:指用来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中相对稳定的一组要素。
③社会分层: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典型例证:
(1)在古罗马,人们的社会身份有贵族、骑士、平民和奴隶。
(2)一个社会生养后代、教育年轻人的功能一般由家庭来完成。
(3)公务员之间的友好关系大多是在共同的工作中建立起来的。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0个
1个
2个
3个
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处理好深化体制改革与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促和谐的关系,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这一要求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抓住关键
要重视量的积累,促进质变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看清主流
许多心理学家将工作记忆描述为“当你遇到其他信息或任务干扰时,继续记住一定信息的能力”。工作记忆是大脑中负责储存和处理信息、进行决策跟计划的部分。它决定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能储存、处理多少信息,还决定了这些信息的注意控制、质量和数量。工作记忆较差的人很难将注意力分给不同的信息片段,导致他们难以高效处理多重任务——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完全陌生的话题时。因此,工作记忆在多任务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
噪音等外界干扰会降低人们处理多任务的能力
老年人或出现认知障碍的人的工作记忆会有所衰退
工作记忆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练习和训练得以加强
工作记忆强的人能轻松地在不同内容的网页间切换并成功找到所要的结果
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______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作者认为“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是因为:
“最优标准”的食品仍有可能给人造成伤害
“最优标准”的食品仍不可能是零风险的
“最优标准”的食品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
制定过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将增加企业和社会成本
【2012-江苏C-020】
8
4
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基本情况(2008年) 单位:人
2008年,平均每所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的注册学生人数约为教职工人数的多少倍:
101
60
42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