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批判了只讲“义”不讲“利”的精神万能论,如今有些人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到处讲“见利忘义”的钱能通神论。社会工作是靠人去做的,中国要推动社会工作,需要千百万志愿者。因此,我们要从制度上、舆论上誉扬志愿者。是不是可以规定:年轻力壮的人如果不做志愿者就不许入团入党。不能动不动就用“党员也是人”来搪塞。党员是人,但却是先进分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特殊材料”中的“特殊”很重要。这个“特殊”就特殊在“奉献”二字上。“奉献”是执政的首要素质。“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第一形象。有人把“不怕牺牲”当作毛泽东语录来讥笑。错了!“不怕牺牲”是新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言,是老党员带领新党员举起右手,履行入党宣誓的庄严的誓言。
作者写作上述文段的目的在于:
号召大家都勇于奉献和牺牲
说明必须辩证地对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强调要避免过左或者过右地对待现实问题
表明反对悄然出现的拜金主义的态度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或建筑,常常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功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城市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并非要紧跟潮流,也无须趋向同一化,而是要将建筑与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环境等相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焕然一新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城市美学追求,城市因而处于种种不必要的求新求变中,城市建筑特色模糊,有时沦为“换装比赛”的牺牲品,久而久之,使得城市的文化内涵始终难以形成和延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城市建筑缺乏整体设计会使城市失去人文特色
城市的文化内涵无法形成和延续的情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城市建设的求新求变会导致城市的模式化
历史和人文在城市建设中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元素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对这些诗人诗作的解析,________,丝丝入扣,毫无牵强,读她的文章,就像是面对着那个活生生的诗人。
(2)在边防工作站,我们见到了年轻的站长,他能用流利的外语与境外人员交谈,对境外的民族、文化等知识更是________。
(3)他删除的用心是隐秘的、手法是细腻的,但是,在________的历史学家眼里,他所有暗中的手脚都无所遁形。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阅读危机”的产生是因为海量信息
读者的阅读心态随着阅读场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全新的装订方式能够解决“阅读危机”
8月13日、14日,云南省通海县连续发生两次5.0级地震。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14日晚,应急管理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昆明储备库,向云南省紧急调拨3000顶帐篷、1.2万张折叠床、1.2万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用于支持通海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此前,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现场,指导和协调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通海县等4县(区)7.6万人受灾,24人受伤,转移安置3.9万人,部分房屋受损,具体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云南省通海县连续发生两次5.0级地震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现场
应急管理部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应急管理部向云南通海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孩子比成人的胆碱能介质在大脑里分布更广,他们学习时并不需要刻意专注。孩子的大脑可以从任何新奇有趣的地方汲取信息,即使这些信息对他们的生活一点用都没有。所以,生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在学习互联网知识时,像我们成人读书一样,自然地掌握相关能力。移动互联网中的信息对他们而言并非碎片,移动互联网于孩子,就像散发着油墨味的书籍对我们的意义一样,是他们学习的工具与心灵的慰籍。
这段文字最可能回答的问题是:
移动互联网为何能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
孩子大脑的作用机制与成人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信息对孩子而言并非碎片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能够随时学习
当所有人浏览同一则新闻,当朋友圈都在刷同一条信息,当地铁上彼此陌生的人盯住各自的手机却在分享同样的素材,当整天大家讨论的话题早已被规设好了,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量是减少了还是增多了呢?我们所关注的视野领域是缩减了还是拓展了呢?我们讨论的公共话题价值是更局限了还是更普遍了呢?常识告诉我们:当大家把目光都投向同样的问题,这个如此丰富的社会所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就可能会被屏蔽,而它们同样是这个社会存在的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部分。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当今社会“低头一族”已成为一大社会性问题
“朋友圈”的信息误人子弟
网络信息量有待增加
现有的网络信息供给模式损害了信息的多样性
在树叶茂密的布鲁克林学院的校园里,一栋墙面爬满常春藤的大楼的地下室里有着更令人吃惊的东西:在300加仑的玻璃纤维制作的鱼缸里,塞满了罗非鱼。看上去比地铁车厢还要拥挤。管理这个潮湿区域的是这个学院水产研究和环境评估中心主任、退休教授马丁·施赖布曼。几年前,罗非鱼在这里还很少见,但是现在它在美国越来越常见,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养殖并从这些地方进口的。施赖布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认为城市水产养殖——在像纽约这样的城市用大鱼缸养鱼——可以解决对野生鱼的过度捕捞问题,并为美国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健康的食品。
划线句中“这种状况”指的是:
现在罗非鱼在美国越来越常见
美国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进口的
发展城市水产养殖业
应该在城市养鱼方面创造就业机会
2008年11月27日上午,北京市首家人大代表工作站在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南小区开门接待居民。在这里,海淀区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直接听取民意。代表定期向居民公示和反馈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成立表明:
①我国公民政治权利进一步扩大
②民意表达的渠道不断拓宽
③人大代表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①③
①②
②③
②④
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新集体文化”。知识之海、观念之海,在每个“集体人”的参与中更显无涯。网站“豆瓣”上,无数网友的标记、评论和打分,形成了影片、书籍、音乐的“豆瓣标准”;网站“知乎”中,许多专业人士分享的知识、经验、见解,形成了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考察。而如博客、微博、朋友圈,离开了成千上万用户的参与则会毫无意义。互联网,网聚人的力量;新集体文化,就是网聚每个人的文化。
上述材料中“新集体文化”指的是:
互联网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凝聚起来
网友在网络上对问题的回答实现了标准化和多样化
互联网上来自网友群体的各类信息的文化价值
网友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自由发表见解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