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社会化,指个体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从事某职业后进行知识更新、技能再训练的过程。
下列属于职业社会化的是:
会计师小李热爱厨艺,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学习营养知识,提高烹饪技艺
小刘参军后被分配至汽车班,学得精湛的修车技艺,退役后自己开了一家修理厂
小张是某单位的技术工,当他看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时,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取得翻译资格证后,离职到另一公司任职
小陈在抚育孩子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在朋友建议下开办了一所幼儿园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垃圾问题。
这是因为,垃圾处理是一项:
社会公共服务
基础公共服务
经济公共服务
公共安全服务
一位擅长政治新闻报道的美国记者曾说:“只要给我足够的资金,我能使一块砖头当选为州长”。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美国的政治是有钱人的游戏
对广告在美国政治中所起作用的嘲讽
说明广告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说明在美国只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当选为州长
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便出现了冷兵器战争。冷兵器是人的胳膊的延伸,杀伤敌人的能量是人的体能的直接转化,因而军队战斗力是比较低下的。人类发明了火药,战争进入到火器时代,杀伤敌人的主要能量形式是化学能,即火药产生的动能和炸药产生的爆炸能,这种能量是武器自身拥有的能量,其效能远大于人的体能,因而,构成的战斗力跃升到一个新的级次。工业革命,将战争带入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杀伤敌人的主要能量形式是机械能加化学能,它们使军队的机动力空前提高,冲击力和杀伤效能空前增大,出现了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因而,在这个时代,发生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在对原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发明了核武器,核武器以其巨大的核爆炸能杀伤敌人,由于其威力无比,敌对双方都使用核武器的真正意义上的核战争没有来临,因为那将是敌对双方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毁灭,自有核武器以来,人类一直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之中。
当前,由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众多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新的军事技术革命,进而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军事革命。许多高新技术被运用到武器系统中,武器杀伤敌人的能量形式变得复杂多样,包括动能、物质流能、信息能和化学能等,其中,信息能处于核心地位。对部队战斗力的评估,不能再简单的以军队规模、武器的类型、数量、性能指标来描述,必须充分考虑信息能这一动态的因素。
出现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的时代是:
冷兵器时代
机械化战争时代
信息时代
核武器时代
当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城市数量过多
市场供应不足
为了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我国从2012年1日起施行了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根据该条例,我国法定行政机关公文由以前的13种增至15种。新增的两种公文的文种是:
公报、决议
公报、议案
纪要、决议
纪要、公告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动辄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动辄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男人”和“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美女泛化”的原因的是:
人们对知识女性可能存在着“阅读定势”
现在的人不像以前的人那样含蓄和保守
人们失去了认真思考交流和商榷的习惯
现在“美女”一词已经带有轻薄的意味
城市是纯粹的人为产物,大部分由混凝土组成,环境干燥,人来人往,污染严重。很难想象,在这种环境下还有物种能平静地生长。
不过,近年来科学家观察到,一些物种具有惊人的能力,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空间——尤其是那些具有活力、能迅速定居的机会主义物种。
以乌鸦为例:直到1990年代初,城市里还没有乌鸦。
但现在它们已经大举进攻,甚至成为城市公害:巴黎的乌鸦毁坏垃圾箱,欺侮行人。其他鸟类也被易得的食物所吸引,适应了城市生活,比如:麻雀、椋鸟、喜鹊、田鸫、鸽子。哺乳动物也不例外:从獾到麝鼠、松鼠,甚至还包括赤狐。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的劳拉•福特尔(Laura Fortel)在2014年夏天指出,里昂市区和市郊的蜜蜂种类已接近全法蜜蜂多样性的三分之一。
植物方面,状况同样惊人。城市生态学家已在巴黎发现一千多种野生植物(聚合草、芝麻菜、兰花、蒲公英、荨麻……)。
随着时间流逝,混凝土周围必然生成了一种新生活。
鸟类学家贝尔纳•卡迪乌(Bernard Cadiou)发现,几十年间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城市海鸥:“1990年起,自然界的海鸥数量每十年减少一半,城市里的海鸥却仍在增加,并且离海岸越来越远。在巴黎,它们生活在城市群岛中,每片房屋就是一个小岛。城里的一切条件都更加优越:垃圾箱、家庭废品,有时在中心广场或公园里还能找到蚯蚓……人类已为它们造好了避风港。”
动植物群落就这样在城市里安居下来。更妙的是,它们还在城市开发了新的组织策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NHN)的保护生物学家罗曼•朱利亚(Romain Julliard)强调:“动物的可塑性使它们能够利用现有资源。”
这种可塑性也使得动植物改变它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必再筑巢——电梯装置、通风管道或一片屋顶都可为许多动物提供理想的居所。这位学者描述说:“在乡村,绿头鸭通常在地面筑巢,城市里则在高处栖息。”
食物易得,物种多样性较少,这都抑制了种间的敌对行为,也限制了捕食关系。和平化进程的结果是一些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寿命延长:“在城里,乌鸫寿命能比在乡村长两年。”
另一突出现象是:动物开始定居,减少迁徙行为。这是由于城市的微气候比乡村更暖,适于过冬。“城市茧居”同样更加普遍。繁殖季延长,亲缘联系增强:“城市乌鸫的繁殖期比乡村乌鸫早开始一至四周,夏季幼鸟离巢的时间也晚一个月。”
生态学家菲利普•柯莱若确认:“动物随着城市改变。我们甚至在巴黎地铁里见到蟋蟀以烟草和香烟过滤嘴为食!”红隼的捕猎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不再捕食鼩鼱和田鼠,而是食用麻雀和大型昆虫。
生态学家娜塔莉•玛冲研究了植物界的情况。 “所有人类活动都对植物种类构成有影响,植物采取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行为。”城市里的雏菊更能耐受踩踏,蒲公英更倾向于在近处散播种子,使之能够享有珍稀的可用土地。
动植物面对城市化所做出的改变不包括:
改变居住方式
改变繁殖方式
改变饮食方式
改变迁徙路径
摩天(skyscraper)一词,最初是船员的专门术语,意思是帆船上的高大的杆或者帆,后来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建筑中一个特定术语,1883年,“摩天大楼”首现出现在美国一位喜欢幻想的作家所写的《美国建筑师与建筑新闻》文中,这个术语就此诞生了。从那时到现在,人们建造了众多摩天大楼,它们鳞次栉比,耸立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天空。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联想与类比往往赋予词语以崭新的内容
有些词语的意义要先于实物的存在
词语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
船员与作家共同创造了“摩天大楼”这个词语
员工家庭福利政策的长期缺失,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成本降低、产量提高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对员工而言,抛弃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显然不是合理的职业规划。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家庭福利政策的匮乏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经济中企业和员工之间权利不平衡的状态。经济产出流入公司利润的份额在飙升,而员工的薪酬却停滞不前,这必然会导致美国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境。
这段文字意在:
揭示个人职业规划和现状之间的矛盾
指出美国企业和员工权利不对等的问题
揭示美国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
强调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缺失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