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几个句子按顺序排列,语意最连贯的是:
①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
②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
③而更多地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
④正如诗中所写:“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⑤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④①②③⑤
④⑤②③①
②④③①⑤
②③①⑤④
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文段所列各种现象,不属于“颠覆传统价值观念”的一项是:
孔子是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
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
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成了忠相
解梦派考证的“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
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已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要坚持把___________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种业振兴
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高标准农田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看似繁荣热闹的表象后面,称得上精品力作的作品乏善可陈。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文化部艺术司连续七次举办研讨会,与会艺术家及理论家认为,创作出三“精”的艺术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需要崇高的艺术精神:创造的精神、尊重历史的精神、人文关怀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复兴的历史节点,呼唤、期待着伟大作品的产生,富有活力的中华民族蓄积着艺术精神的新的内涵,具有中国气质和时代精神的生活素材期待着美术家们去表现去创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三“精”艺术作品的现状
艺术精神的概括
艺术精神新内涵
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网络时代对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强调无疑是必需的,但如果忽视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就会导致对注意力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尊重,以致于会有人利用网络手段的便捷性和隐匿性,通过不实和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
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
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
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变革而消灭
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普查与记录现有的民间艺术已没有实质意义
要保持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情感与精神的一种载体,在商业化的现时代已变得非常困难
在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情况下,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应重塑民间艺术充满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
国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决定了,尽管文化数字资源可以在市场上“开展数据交易”,但也要依法依规向民众开放,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开发后的交易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变量,数字化无疑为这个变量增加了权重,文化数字化战略秉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坚持以文化公平促共同富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文化数字化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结果
文化资源数据的开发与交易要以人为本
文化数字化所带来的利益应由民众共享
数字化是促进民众共同富裕的新动力
世界上许多民族正面临着在世界舞台上丧失母语的话语权,不得不依附于西方弥补语言文字,从而使本民族的文化被逐渐弱化。
这段话可以被用来论证下面的哪一种观点:
保护本民族母语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也有强势弱势之分
民族的文化被逐渐弱化的原因
我们不能在语言文字上依附于西方
①语言是符号体系,而每一种语言的符号体系都带着文化的烙印,都是这种语言的共同体集体认知的结果,都是文化的载体,这是语言的“体”
②语言和文化是一体两面的,没有谁能够把语言和文化彻底分开,这是由语言的属性决定的
③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不必把“文化传播”特意突出出来,因为学习一种语言不可能不涉及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④语言中隐含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习焉不察的
⑤语言也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我们在使用一种语言思维和交际的时候不可能不受这种语言的影响,这好似语言的“用”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②①⑤④③
④①⑤②③
②⑤①③④
④②①⑤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