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6年,在线视频移动端广告收入是非移动端的2倍以上的季度有几个?
1
2
3
4
陈寅恪讲课,从不________。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而,陈寅恪上课的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
步人后尘
随波逐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开学推迟,教学活动改至线上,推动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占网民整体的46.8%。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0亿,占手机网民的46.9%。
2016—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就数字出版社生存所依赖的“土壤”——网络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碎片的信息常常过于_______,以致阅读者很容易产生_______,使得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迅速_______,很难真正静下心来阅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凌乱 疲惫 偏离
杂乱 倦怠 转移
庞杂 困惑 分散
复杂 迷惑 涣散
阅读危机与障碍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一项关于“阅读危机”的调查报告表明,人们在逐渐远离书籍,而接近电视和电子媒体。还有一项题为“读还是不读”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青少年是读书最少的人群。和过去的20年相比,家庭用于买书的费用减少了,阅读理解技能正在退化,阅读质量受阅读者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段文字是:
关于阅读现状的研究引起各界的关注
全球范围内人们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青少年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普遍下降
电视和电子媒体对读书构成较大威胁
2021年4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上线了升级版的城市大脑,该版本将此前涉及经济治理104个场景、城市治理50个场景和社会治理11个场景进行了整合集成,形成了10类57个整合场景。在物业管理场景中,升级后的城市大脑可以通过视频捕获智能识别楼道充电、飞线充电行为,发现后即通过平台推送物业公司进行劝阻,如劝阻无效,即通过区城运中心指挥平台推送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执法处置。
同时,城市大脑还会推送居委会、业委会,通过召开“三会”等方式,商议建设集中充电设施来缓解充电矛盾,实现治理全流程无缝衔接;推动各方业务流程精准衔接,建立高效联动响应机制,通过村居“微闭环”、街镇(片区)“小闭环”、部门“中闭环”、政府市场社会“大闭环”,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派单、管理闭环、高效处置。2020年12月,浦东城市大脑升级版启动上线试运行,7个全面融合经济、社会、城市治理要素的智能化场景深化整合后投入实战运行。近年来,浦东围绕重大风险防范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创新探索,从以“城市大脑”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创新到以“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创新,超大城市治理的制度体系日趋完整。
场景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背后,是浦东打破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层级之间职责壁垒。其中,垃圾分类应用场景就是一个典型。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浦东作为特大型区,面临产生点位多、收运覆盖面广、全程分类体系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城市大脑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测,从源头收集到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全过程智能发现小包垃圾、跑冒滴漏等管理顽疾,整合集成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和收运企业等市场主体,居委会和志愿者等自治共治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实现治理需求和资源、制度供给高效衔接。如今垃圾分类场景已经将浦东新区全区2662个住宅小区、337个行政村、2441个垃圾产生单位、43627个沿街商铺、91个小压站、12个中转站、4个处置场全部落图管理。
在养老服务场景中,浦东新区共有120多家养老机构,2万6千多个养老床位,传统管理按照部门“单打独斗”和人工管理模式,监管难度很大。此次城市大脑通过深化整合,针对养老机构共制定出38个治理要素,其中城市治理分成场所、设备两大类7个要素,经济治理要素分成人员、资金、制度、证照、经营五大类20个要素,社会治理分成信访舆情、紧急救助、防疫管理等三类5个要素。这明确了行业监管范围和职责边界,推动各方治理职责全覆盖衔接,缺位的完善补位,交叉的优化协同,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
阅读资料可知,以下有关城市大脑的描述正确的是:
浦东新区于2021年正式启动城市大脑项目
城市大脑是电力时代技术进步的重要产物
城市大脑兼容互联网架构与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大脑推动城市治理并彻底解决城市病
甲、乙、丙、丁在比他们的身高。
甲说:“我最高。”
乙说:“我不是最矮的。”
丙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
丁说:“我可能最矮。”
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
这四个人从高到矮的排列是:
甲、乙、丙、丁
乙、丙、甲、丁
乙、甲、丙、丁
甲、乙、丁、丙
人类阅读文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一次是从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转变,这是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重要节点。今天又有了另一个转变,从印刷文化向电子媒介文化的转变。比较来说,印刷文化孕育的是一种沉浸式阅读,其认知模式是深度注意力;而电子媒介催生了一种全新浏览式阅读,它所建构的是超级注意力模式。浏览式阅读在不同对象间切换转移,无法忍耐阅读单一文本时的长时间单调。这有些像人们的美食体验,品尝美味佳肴之后,对粗茶淡饭便难以忍受。同理,习惯于浏览式“悦读”之后,对单一文本的长时阅读便会感到乏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人类阅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印刷文化与电子媒介文化的区别
阅读文化直接影响认知模式的转变
文献载体变化会改变人们的阅读模式
下列哪一首诗描写的景色在今天四川省境内: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阅读是纯个人的事,非常自觉的事。”阅读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在阅读中心灵能够自由地驰骋在各种时空、各个国度,在书本中寻得心灵的共鸣或是思想的碰撞,从而引发对时代、对人生的思考。但是现在真正沉醉在阅读中的人却不多,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而看不起精神生活,只从网络上读取碎片化、表面化的信息,只停留在获取信息没有引发思考,心态浮躁,难以静下心慢慢读一本书。如今很多书本,过分重视实用主义,过分强调阅读效果,如“3个月练成××”,“10天可以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阅读需要深入思考
阅读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
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实用主义过分强调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