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以什么为标准,可分为羁束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管理对象是否特定
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
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范围
集合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在集合行为中,个人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集合行为的是:
傍晚一群人穿着统一服装在空地上跳街舞
某国发生地震一群居民抢购食物和矿泉水
近期,一些不实的谣言在网络中被迅速传播
今年夏季颜色鲜艳的连衣裙成为流行服饰
外源性动机,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该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外源性动机的一项是:
社会地位
实现个人潜能
领导表扬
奖金报酬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意思表示当中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下列哪一项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甲、乙订立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出租人甲的儿子一旦结婚需要布置新房时,就终止合同
甲对乙说:“如果我儿子考上名牌大学,我一定请你吃饭。”
甲与乙签订夏粮买卖合同,约定11月中旬生效
甲与乙约定:如果甲晚上帮乙一起去打乙的仇人,乙就付给甲1000元钱
定义:
①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因他人的在场而增强了行为的水平。
②社会阻抑是指个体因他人的在场而降低了行为的水平。
③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遵从群体中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
典型例证:
(1)由于有女友观战,小王今天作战神勇,上演了帽子戏法,并获得了全场最佳。
(2)张灵一直纳闷,明明会做的题,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出来。
(3)小李力排众议,做了一个后来被证明为正确的决定。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0个
1个
2个
3个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下列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甲乙之间买卖假烟的合同
王某邀请朋友去饭店吃饭、娱乐
某县分管副县长与酒厂厂长签订酒厂如完成税收指标县政府给予奖励的合同
20岁的张某在其父亲死后决定放弃继承
紧随某个行为之后所发生的事件(行为之结果),使得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强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强化的是:
三岁的小明见到客人后主动跟客人打招呼,妈妈表扬了他,小明以后每次见到客人都主动打招呼
小王参加聚会时对朋友的敬酒来者不拒,第二天由于宿醉上班迟到,后来,小王参加聚会都会适当拒绝朋友的敬酒
妈妈不给小红买冰激淋,小红就在街上哭闹,妈妈无奈只好给她买冰激淋吃,以后每次妈妈不答应小红的请求,小红都会哭闹
小丽有一次骑自行车去公司上班,发现比乘公交车用时更短,以后每天都骑自行车上班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效力的开始或终止取决于将来确定事实的发生或不发生的法律行为。
下列行为中属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是:
兄弟俩在其父母健在时,预先签订了一份分割其父母财产的协议,并约定该协议在其父母均去世时生效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还款时间为借款行为成立之日起的一年内
张某的养父与张某签订一份书面协议,约定当张某满18周岁时,养父将其亲身父亲赠送的一样古董转赠给他
甲、乙约定“如果甲申请出国成功”,两人所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即终止
相符行为是指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志相符合、一致或相似的现象。相符行为通常包括三种情况:第一,人们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而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产生相似行为,以便使社会生活能正常进行;第二,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第三,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也导致相符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相符行为的是:
某高校毕业生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
双胞胎失散多年,但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
两辆汽车在闹市区刮擦,路上行人驻足围观
某设计院建筑师设计的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15岁的乙与某销售公司签订购买2部手机的合同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甲与他人签订房屋购买合同
丙雇佣丁的商船走私品牌手机,并与丁达成利润分成协议
戊通过向领导行贿的方式与某国有公司签订销售合同